[发明专利]一种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聚硅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59529.6 | 申请日: | 2013-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35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尚岩;周珊珊;张桂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77/60 | 分类号: | C08G77/60;C08K9/06;C08K7/00;C08K3/04;C08L83/1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高会会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聚硅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多壁碳纳米管-聚硅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多壁碳纳米管-聚硅烷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存在合成步骤复杂、反应不易控制和重复性较差,且制备得到的多壁碳纳米管-聚硅烷复合材料中硅元素含量低的问题。方法:一、进行纯化得到纯化后多壁碳纳米管;二、对纯化后多壁碳纳米管进行羟基化反应得到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三、对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接枝硅烷单体得到硅烷-多壁碳纳米管;四、进行聚合反应得到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聚硅烷复合材料。本发明主要用于制备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聚硅烷复合材料。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羟基 化多壁碳 纳米 硅烷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聚硅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聚硅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一、纯化:(1)煅烧:首先在温度为420℃~480℃下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煅烧20min~40min,得到煅烧后的多壁碳纳米管;(2)硝酸纯化:将煅烧后的多壁碳纳米管倒入浓度为3mol/L~6mol/L的硝酸水溶液中,并在温度为20℃~25℃和搅拌速度为500r/min~1000r/min下搅拌12h~24h,然后利用G4砂芯漏斗进行过滤,过滤得到的滤饼采用蒸馏水冲洗,冲洗至滤液的pH=7±0.1为止,即得到硝酸纯化后的多壁碳纳米管;(3)盐酸纯化:将硝酸纯化后的多壁碳纳米管加入到浓度为3mol/L~5mol/L的盐酸水溶液中,并在温度为75℃~85℃下回流反应6h~8h,然后利用G4砂芯漏斗进行过滤,过滤得到的滤饼采用蒸馏水冲洗,冲洗至滤液的pH=7±0.1为止,即得到盐酸纯化后的多壁碳纳米管;(4)干燥:将盐酸纯化后的多壁碳纳米管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并在真空度为0.01MPa~0.03MPa和温度为50℃~70℃下真空干燥12h~24h,得到的干燥后产物利用研钵进行研磨,即得到纯化后多壁碳纳米管;步骤一(2)所述煅烧后的多壁碳纳米管的质量与浓度为3mol/L~6mol/L的硝酸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g:(30mL~60mL);步骤一(3)所述硝酸纯化后的多壁碳纳米管的质量与浓度为3mol/L~5mol/L的盐酸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g:(30mL~60mL);二、多壁碳纳米管羟基化:(1)制备硫酸亚铁溶液:首先将FeSO4·7H2O溶于蒸馏水中,然后在搅拌速度为500r/min~1000r/min下搅拌10min~20min,即得到浓度为0.15mol/L~0.8mol/L的硫酸亚铁水溶液;(2)制备多壁碳纳米管/硫酸亚铁悬浮液:将纯化后多壁碳纳米管加入到浓度为0.15mol/L~0.8mol/L的硫酸亚铁水溶液中,并在搅拌速度为500r/min~1000r/min搅拌混匀,即得到多壁碳纳米管/硫酸亚铁悬浮液;(3)羟基化处理:将H2O2以滴加速度为2mL/min~12mL/min滴加到步骤二(2)得到的多壁碳纳米管/硫酸亚铁悬浮液中,并在温度为20℃~25℃和搅拌速度为500r/min~1000r/min的条件下搅拌反应3h~12h,得到羟基化处理后多壁碳纳米管悬浮液;(4)净化干燥处理:首先向步骤二(3)的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悬浮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5%~10%的盐酸水溶液,然后利用G4砂芯漏斗进行过滤,过滤得到的滤饼用蒸馏水冲洗,冲洗至滤液的pH=7±0.1为止,然后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温度为50℃~70℃和真空度为0.01MPa~0.03MPa下真空干燥12h~24h,即得到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步骤二(2)中所述的纯化后多壁碳纳米管与浓度为0.15mol/L~0.8mol/L的硫酸亚铁水溶液中FeSO4的质量比1:(1~5);步骤二(3)中所述的H2O2的体积与步骤二(2)得到的多壁碳纳米管/硫酸亚铁悬浮液中多壁碳纳米管的质量比为(30mL~60mL):1g;步骤二(4)中所述的质量分数为5%~10%的盐酸水溶液的体积与步骤二(2) 得到的多壁碳纳米管/硫酸亚铁悬浮液中多壁碳纳米管的质量比为(20mL~50mL):1g;三、接枝硅烷单体:(1)制备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N,N‑二甲基甲酰胺‑吡啶悬浮液:首先在搅拌速度为500r/min~1000r/min的条件下将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均匀的分散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然后在搅拌速度为500r/min~1000r/min的条件下加入吡啶,即得到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N,N‑二甲基甲酰胺‑吡啶悬浮液;(2)制备二氯硅烷/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首先将二氯硅烷衍生物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中,混匀后即得到二氯硅烷/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3)接枝反应:首先在冰浴温度为‑6℃~0℃、搅拌速度为500r/min~1000r/min、氮气保护和避光条件下以滴加速度为0.5mL/min~4mL/min将步骤三(2)制备的二氯硅烷/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滴加到步骤三(1)制备的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N,N‑二甲基甲酰胺‑吡啶悬浮液中,然后在冰浴温度为‑6℃~0℃、搅拌速度为500r/min~1000r/min、氮气保护和避光条件下反应10min~30min,再在温度为20℃~25℃、搅拌速度为500r/min~1000r/min、氮气保护和避光条件下反应1h~3h,最后在温度为38℃~42℃、搅拌速度为500r/min~1000r/min、氮气保护和避光条件下反应1h~3h,得到接枝反应产物;(4)洗涤干燥:将步骤三(3)得到的接枝反应产物利用G4砂芯漏斗进行过滤,过滤得到的滤饼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洗涤3~5次,然后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温度为50℃~70℃和真空度为0.01MPa~0.03MPa下真空干燥20h~30h,即得到硅烷‑多壁碳纳米管;步骤三(1)中所述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的质量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体积比为1g:(100mL~400mL);步骤三(1)中所述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的质量与吡啶的体积比为1g:(1mL~5mL);步骤三(2)中所述二氯硅烷衍生物的质量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体积比为1g:(10mL~20mL);步骤三(3)中所述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N,N‑二甲基甲酰胺‑吡啶悬浮液中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与二氯硅烷/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二氯硅烷衍生物的质量比为1:(3~10);四、聚合反应:(1)分散:首先在搅拌速度为1000r/min~1500r/min下将硅烷‑多壁碳纳米管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得到硅烷‑多壁碳纳米管/有机溶剂分散液;(2)加入碱金属:将碱金属加入步骤四(1)得到的硅烷‑多壁碳纳米管/有机溶剂分散液中,并在搅拌速度为1000r/min~1500r/min、温度为90℃~120℃和氮气保护下回流10min~30min,得到硅烷‑多壁碳纳米管/碱金属悬浮液;(3)制备二氯硅烷/有机溶剂溶液:将二氯硅烷衍生物溶于有机溶剂中,混匀后得到二氯硅烷/有机溶剂溶液;(4)聚合:在搅拌速度为1000r/min~1500r/min、温度为100℃~120℃、氮气保护和避光条件下以滴加速度为0.5mL/min~1.5mL/min将步骤四(3)制备的二氯硅烷/有机溶剂溶液滴加到步骤四(2)得到的硅烷‑多壁碳纳米管/碱金属悬浮液中,然后在搅拌速度为1000r/min~1500r/min、温度为100℃~120℃、氮气保护和避光 条件下回流反应3h~8h,然后在搅拌速度为500r/min~1000r/min和氮气保护下冷却至室温,冷却至室温后在搅拌速度为500r/min~1000r/min和氮气保护下加入反应终止剂,得到聚合产物;(5)洗涤干燥:将步骤四(4)得到的聚合产物利用G4砂芯漏斗进行过滤,过滤得到的滤饼采用蒸馏水洗涤3~5次,然后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温度为50℃~70℃和真空度为0.01MPa~0.03MPa下真空干燥20h~30h,即得到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聚硅烷复合材料;步骤四(1)中所述的硅烷‑多壁碳纳米管的质量与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1g:(600mL~1000mL);步骤四(2)中所述的碱金属与硅烷‑多壁碳纳米管/有机溶剂分散液中硅烷‑多壁碳纳米管的质量比为(10~15):1;步骤四(3)中所述的有机溶剂的体积与二氯硅烷衍生物的质量比为(10mL~20mL):1g;步骤四(4)中所述的二氯硅烷/有机溶剂溶液中二氯硅烷衍生物与硅烷‑多壁碳纳米管/碱金属悬浮液中硅烷‑多壁碳纳米管的质量比为(20~60):1;步骤四(4)中所述的反应终止剂的体积与硅烷‑多壁碳纳米管/碱金属悬浮液中硅烷‑多壁碳纳米管的质量比为(300mL~400mL):1g。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059529.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