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碳化硅-氧化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70931.4 | 申请日: | 2013-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7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王耐艳;石瑞瑞;刘凡;金达莱;陈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G11/86 | 分类号: | H01G11/86;H01G11/24;H01G11/3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碳化硅-氧化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如下:Si/C二元干凝胶的制备;SiC纳米线的制备;乙醇钌制备和SiC纳米线与RuO2的复合。本发明利用SiO2溶胶与竹碳粉混合,得到碳、硅原子最大面积接触的混合干凝胶,通过干凝胶在惰性气氛下的气固相法反应,合成大比表面积碳化硅纳米线,根据纳米碳化硅比表面大、表面存在悬挂键,结晶度高,导电性好等特点,以碳化硅纳米线为基底,钌的醇盐在合适条件下水解反应,在大比表面积碳化硅纳米线表面均匀沉积氧化钌层,达到氧化钌与碳化硅的有机复合,获得具有大比表面积碳化硅-氧化钌新型复合材料,以满足超级电容器领域对电极材料的特殊要求。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碳化硅 氧化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纳米碳化硅-氧化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如下:一.Si/C二元干凝胶的制备:(1)取TEOS、质量百分浓度为99.9%的无水乙醇,将TEOS缓慢加入到无水乙醇中,磁力搅拌0.5-1h;将1-0.01mol/L的草酸溶液以20-40滴/秒的速度滴加到正硅酸乙酯乙醇溶液中,使TEOS:C2H5OH:H2O的摩尔数比=1-2:1-4:3-6,正硅酸乙酯乙醇溶液pH值调节到2~3,搅拌4~8小时形成SiO2溶胶;(2)根据Si/C摩尔数之比为1:1-1:3,在上述1)步骤SiO2溶胶中加入竹炭粉;继续磁力搅拌60-180分钟,混合溶胶逐渐凝固为湿凝胶,将湿凝胶密封并陈化8-12h,陈化后的湿凝胶置于恒温干燥箱内,设置程序干燥70℃~110℃干燥,恒温干燥12h,12h后取出制得的干凝胶,在玛瑙研钵中研磨1-4h,得到Si/C二元干凝胶粉;二.SiC纳米线的制备:(1)称取上述由一-(1)步骤中获取的干凝胶粉3-10g,置于石墨坩埚中,将坩埚送入气氛反应炉中,密封;(2)开机械真空泵,将气氛反应炉抽真空排除氧气,直至真空压力表读数为10-3kpa,关闭抽气阀;向气氛保护反应炉中充入高纯氩气,至真空压力表读数为0Mpa,重复上述抽气、充气过程二次,确保反应腔体内的氧气被排出;(3)启动程序升温,以5-10℃/min升至1000℃,然后以3℃/min升至1450-1600℃反应温度,保持3-6h合成SiC纳米线,合成反应结束后以5-10℃/min的速率程序降温至1000℃,关闭加热电源,随炉冷却降至室温,打开炉门,取出坩埚,获得表面片层堆垛结构的大比表面积SiC纳米线;三.乙醇钌制备:(1)取质量浓度为99.9%无水乙醇30ml倒入烧杯中,加入经活化的4分子筛,除去无水乙醇中的水分,加干燥氢氧化钠,搅拌,使氢氧化钠溶解于无水乙醇中,干燥氢氧化钠与乙醇反应形成0.1-0.5mol/L量浓度的乙醇钠醇溶液,反应产生的水分由4分子筛吸附除去,过滤,分离乙醇钠醇溶液和含水4分子筛,乙醇钠醇溶液待用;(2)将氯化钌加入到经4分子筛除水处理过的无水乙醇中,搅拌,使氯化钌缓慢溶解于无水乙醇中,形成0.1-0.5mol/L量浓度的氯化钌乙醇溶液;(3)取一份氯化钌乙醇溶液加入到三份乙醇钠醇溶液中,摇匀,反应,形成乙醇钌醇溶液,析出NaCl除去醇溶液中的Cl-,过滤去除NaCl,乙醇钌醇溶液待用;四.SiC纳米线与RuO2的复合:(1)称取上述由二步骤制备的SiC纳米线,搅拌分散于无水乙醇中,形成SiC纳米线悬浮液,按SiC和RuO2的摩尔数比例12:1~60:1,取乙醇钌的醇溶液和SiC纳米线悬浮混合液,磁力搅拌4-6h混匀,使乙醇钌中的钌离子吸附在SiC纳米线上;(2)向上述四(1)步骤形成的混合液中边磁力搅拌边滴加去离子水或氨水,滴加速度为10-20滴/秒,使乙醇钌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水解形成含水氧化钌,并沉积在SiC纳米线上形成复合物;(3)将上述复合物离心沉淀,去离子水漂洗6次,在100-300℃保温炉中干燥保温3-6h。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070931.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