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辊道用辊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01636.0 | 申请日: | 201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1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马亮;康喜唐;宋博;王伯文;侯南;付俊生;郑文杰;张琳;田少卿;张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王思俊 |
地址: | 030003***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辊道用辊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依次的步骤:Ⅰ、原料加工:原料的外直径大于所制造的辊道用辊直径;锯切下料原料长度比所制造的辊道用辊的长度长;Ⅱ、斜底炉加热分为预热段、加热段与均热段,并沿圆周方向翻转175°~185°;Ⅲ、穿孔成辊道所需半成品:均热保温后的原料的穿孔,是在参数设定后装夹好模具的穿孔机上进行的,在斜底炉将原料加热至175~185后,在菌式穿孔机斜轧穿制成半成品;Ⅳ、热处理:把半成品都放入室式炉,加热到1000~1020℃;Ⅴ、机加工:将热处理后的半成品锯切为辊道用辊长度,按照图纸尺寸要求加工内外直径尺寸。本发明的制造方法成材率较高,而且工序较少。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辊道用辊 制造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辊道用辊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依次的步骤:Ⅰ 原料加工 原料的材料为42CrMo、20CrMo与45#中的任一种的连铸坯或锻造坯;原料的外直径大于所制造的辊道用辊直径4~6mm;锯切下料原料长度比所制造的辊道用辊的长度长10~15mm;并符合倍尺长度; 定心孔的直径为Φ30~50mm,深度为20~40 mm;同心度:≤1mm; Ⅱ 斜底炉加热预热段;1070~1090℃ 加热时间:80~90分钟;加热段:1120~1140℃ 加热时间:50~60分钟;均热段:1170~1190℃ 保温时间:15~25分钟;每8~10分钟将原料沿圆周方向翻转175°~185°,并主要检测预热段、加热段、均热段钢温达到设定温度值:1070~1090℃、1120~1140℃、1170~1190℃;Ⅲ 穿孔成辊道所需半成品 均热保温后的原料的穿孔,是在参数设定后装夹好模具的穿孔机上进行的;参数设定设定轧辊距为133~137mm,椭圆度不大于1.07,顶头前伸量为37~47mm,轧辊转数为20~30转/分;半成品的规格 外直径等于原料的外直径;内直径比所制造的辊道用辊的内直径小4~6mm㎜;轧机轧辊距 133~137mm;导板距 141~151mm;顶头位置:37~47mm:轧辊咬入角8°~12°; 模具的要求A.钼基合金顶头辊道用辊在穿孔过程中坯料的内扩值经验值CH为4~6mm,设定模具时,顶头直径要比半成品内孔小4~6mm,且粗糙度为Ra ≤3.2um ;顶头鼻部直径:d=(0.15~0.25)D; 顶头长度为:l=(1.2)╳D 顶头均壁段长度: L=(1.2‑1.4)╳(D ╳tan(β╳π /180)/2 其中D是原料的直径,S是半成品壁厚,β是轧辊咬入角;长度单位mm; 角的单位 度;B.顶杆 在顶杆前开直径为2.5~3.5mm的孔,使得水畅通从冷却水管流进,从水管与顶杆内径间隙顺利流出起到冷却顶杆作用;C. 导板 导板做如下设计:导板工作槽深:C=4~6mm 导板边宽:B=4~6mm; 变形模具:顶头直径比半成品内孔小5~7mm, 长度 174~176 mm;顶杆直径 φ75~77 mm; 导板规格: 140~150 mm(宽度)辅助工装:导向块内直径φ88~92 mm;脱管模内直径φ93~97 mm;入口导套内直径 D=159~161 mm;穿孔成菌式穿孔机在斜底炉将原料加热至1175~1185℃后,在菌式穿孔机斜轧穿制成半成品;Ⅳ 热处理把半成品都放入室式炉,加热到1000~1020℃,保温时间控制在3~5min/mm;Ⅴ 机加工将热处理后的半成品锯切为辊道用辊长度,通过1~2道次精车和深孔钻床加工,按照辊道用辊图纸尺寸要求加工内外直径尺寸。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101636.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