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加速度计的可靠性仿真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22344.5 | 申请日: | 2013-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8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马喜宏;王忠庆;刘俊;杨玉华;杨卫;陈员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5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微加速度计的可靠性仿真技术,具体是一种微加速度计的可靠性仿真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目前尚无一种基于高加速寿命试验技术的微加速度计可靠性仿真方法的问题。一种微加速度计的可靠性仿真方法,该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1)利用ANSYS仿真软件建立微加速度计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模型确认微加速度计的材料特性;2)在高温应力下对微加速度计进行可靠性仿真;3)在高冲击应力下对微加速度计进行可靠性仿真;4)在高温、高冲击、高速旋转综合应力下对微加速度计进行可靠性仿真。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微加速度计的可靠性仿真。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速度计 可靠性 仿真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微加速度计的可靠性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1)利用ANSYS仿真软件建立微加速度计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模型确认微加速度计的材料特性;根据微加速度计的材料特性,得出微加速度计的最大许用应力[τ]、允许应变范围、最大屈服强度[σ];2)在高温应力下对微加速度计进行可靠性仿真,具体步骤如下:2.1)根据微加速度计的使用温度范围,设定仿真的增温起测温度小于使用温度范围的上限值,设定5℃≤温度变化量ΔT≤10℃;2.2)根据仿真模型,利用ANSYS仿真软件的热力学分析模块对微加速度计施加温度载荷;温度载荷由增温起测温度开始进行增加,每增加最大温度变化量ΔTmax设定为一个子步;温度载荷增加至超过使用温度范围的上限值后,再增加两个子步;2.3)加载并求解温度载荷,查看求解结果;根据求解结果中的应力分布云图,得出微加速度计的应力最大值分布点和应力集中区域;查看求解结果中的最后一个子步;假设此时微加速度计所受的最大应力值为τt;2.4)若τt<[τ],表明微加速度计的功能正常,则继续对微加速度计增加温度载荷,每增加最大温度变化量ΔTmax设定为一个子步;重复步骤2.3),直到τt>[τ]时,表明微加速度计的功能异常;此时查看求解结果中的前一个子步,确定出微加速度计的功能异常时的最小温度载荷;继续对微加速度计增加温度载荷,每增加1℃设定为一个子步;重复步骤2.3),确定出微加速度计的上破坏极限温度;3)在高冲击应力下对微加速度计进行可靠性仿真,具体步骤如下:3.1)根据微加速度计的使用加速度范围,设定仿真的起始冲击加速度小于使用加速度范围的上限值;若微加速度计的使用加速度范围的上限值小于10万g,则设定1万g≤冲击加速度变化量Δa≤5万g;若微加速度计的使用加速度范围的上限值大于10万g,则设定5万g≤冲击加速度变化量Δa≤10万g;对微加速度计的外框施加Z轴方向约束;3.2)根据仿真模型,利用ANSYS仿真软件的静力学仿真模块对微加速度计施加静态冲击加速度载荷;静态冲击加速度载荷由起始冲击加速度开始进行增加;3.3)加载并求解静态冲击加速度载荷,查看求解结果;根据求解结果中的应力和应变分布云图,得出微加速度计的应力最大值分布点、应力集中区域和应变最大值分布点;假设此时微加速度计所受的最大应力值为τs;3.4)若τs<[τ],表明微加速度计的功能正常,则继续对微加速度计增加静态冲击加速度载荷;重复步骤3.3),直到τs>[τ]时,表明微加速度计的功能异常;假设此时的静态冲击加速度载荷为a1,假设此时微加速度计所受的最大应变值为εs;若最大应变值εs小于微加速度计的允许应变范围,则继续对微加速度计增加静态冲击加速度载荷;重复步骤3.3),直到最大应变值εs大于微加速度计的允许应变范围;假设此时的静态冲击加速度载荷为a2;若a1>a2,则将a2确定为微加速度计所能承受的最大冲击加速度;若a1<a2,则将a1确定为微加速度计所能承受的最大冲击加速度;3.5)对微加速度计的外框施加X轴方向或Y轴方向约束;重复步骤3.2)‑3.4);若施加Z轴方向约束时微加速度计所能承受的最大冲击加速度大于施加X轴方向或Y轴方向约束时微加速度计所能承受的最大冲击加速度,表明微加速度计故障出现的约束条件取Z轴方向;若施加Z轴方向约束时微加速度计所能承受的最大冲击加速度小于施加X轴方向或Y轴方向约束时微加速度计所能承受的最大冲击加速度,表明微加速度计故障出现的约束条件取X轴方向或Y轴方向;3.6)对微加速度计的外框施加Z轴方向约束;根据仿真模型,利用ANSYS仿真软件的动力学仿真模块对微加速度计施加冲击加速度载荷;冲击加速度载荷由起始冲击加速度开始进行增加,每增加冲击加速度变化量Δa设定为一个子步;冲击加速度载荷增加至超过使用加速度范围的上限值后,再增加两个子步;重复步骤3.3)‑3.5);4)在高温、高冲击、高速旋转综合应力下对微加速度计进行可靠性仿真,具体步骤如下:4.1)重复步骤2.1);重复步骤3.1);根据微加速度计的使用环境,设定仿真的起始转数为10000r/min,设定100r/min≤转数变化量ΔR≤500r/min;4.2)根据仿真模型,利用ANSYS仿真软件的热力学分析模块对微加速度计施加温度载荷;温度载荷由增温起测温度开始进行增加;根据仿真模型,利用ANSYS仿真软件的静力学仿真模块对微加速度计施加静态冲击加速度载荷;静态冲击加速度载荷由起始冲击加速度开始进行增加;根据仿真模型,对微加速度计施加转数载荷;转数载荷由起始转数开始进行增加,每增加最大转数变化量ΔRmax设定为一个子步;转数载荷增加至超过使用温度范围的上限值后,再增加两个子步;4.3)加载并求解转数载荷,查看求解结果;根据求解结果中的应力和应变分布云图,得出微加速度计的应力最大值分布点、应力集中区域和应变最大值分布点;假设此时微加速度计所受的最大集中应力值为σ;4.4)若σ<[σ],表明微加速度计的功能正常,则继续对微加速度计增加转数载荷;重复步骤4.3),直到σ>[σ]时,表明微加速度计的功能异常;此时查看求解结果中的前一个子步,确定出微加速度计的功能异常时的最小转数载荷,将该最小转数载荷确定为当前温度载荷和当前静态冲击加速度载荷下对应的微加速度计的工作极限转数;4.5)继续对微加速度计增加静态冲击加速度载荷;每增加冲击加速度变化量Δa设定为一个子步;对微加速度计施加转数载荷;转数载荷重新由起始转数开始进行增加,每增加最大转数变化量ΔRmax设定为一个子步;重复步骤4.3)‑4.4),确定出当前温度载荷下各静态冲击加速度载荷对应的微加速度计的工作极限转数;4.6)继续对微加速度计增加温度载荷;每增加最大温度变化量ΔTmax设定为一个子步;对微加速度计施加静态冲击加速度载荷;静态冲击加速度载荷重新由起始冲击加速度开始进行增加,每增加冲击加速度变化量Δa设定为一个子步;对微加速度计施加转数载荷;转数载荷重新由起始转数开始进行增加,每增加最大转数变化量ΔRmax设定为一个子步;重复步骤4.3)‑4.4),确定出各温度载荷和各静态冲击加速度载荷任意组合下对应的微加速度计的工作极限转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122344.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比表面积纳米二氧化锆及其合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搜索方法、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