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曲线斜拉桥专用分析程序的分析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0864.1 | 申请日: | 2013-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6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杨昀;陈国荣;向学建;齐铁东;王晓雷;杨飞;刘殿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赵建刚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曲线斜拉桥专用分析程序的分析方法及系统,所述分析方法,包括:S1,将曲线斜拉桥施工分析过程表示为两层循环;S2,采用虚拟单元模拟施工过程结构的变化和体系的变化;S3,在徐变和收缩分析时,采用指数函数模型,基于所述模型建立递推公式进行分析。S4,采用钢束混凝土单元,将所述钢束混凝土单元的灌浆前状态和灌浆后状态分为紧邻的两个阶段;S5、采用拉索单元,模拟张拉过程,将所述拉索单元在锚固前状态和锚固后状态分为紧邻的两个阶段进行分析。本发明实现了分析曲线部分斜拉桥的各种复杂计算,节省时间和人力资源,提高了计算的准确度,尤其将计算分析由二维转向三维,这是结构分析的一大进步。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曲线 斜拉桥 专用 分析 程序 方法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曲线斜拉桥专用分析程序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曲线斜拉桥施工分析过程表示为两层循环,第一层循环为阶段性分析循环,第二层循环为每个阶段性分析循环内的徐变和收缩分析循环;S2,采用虚拟单元模拟施工过程结构的变化和体系的变化,在整个模拟施工过程中保持结构的整体刚度矩阵不变;S3,在徐变和收缩分析时,采用指数函数模型,基于所述模型建立递推公式进行分析;S4,采用钢束混凝土单元,将所述钢束混凝土单元的灌浆前状态和灌浆后状态分为紧邻的两个阶段,在每一个所述阶段内模拟钢束与混凝土的变形、预应力的耦合作用;S5、采用拉索单元,模拟张拉过程,将所述拉索单元在锚固前状态和锚固后状态分为紧邻的两个阶段,所述张拉过程为在杆单元两端加上张拉力的过程,在所述锚固前状态阶段不考虑索力只引入位移变形进行分析,在所述锚固后状态阶段综合索力和位移变形进行分析;以上步骤中S3、S4、S5执行不分先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河海大学,未经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180864.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