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干扰型复合数据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1196.4 | 申请日: | 2013-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5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陈虹校;金春敏;石磊;叶亚军;王存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17;H01B7/2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234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抗干扰型复合数据电缆,包括:光纤单元、四根包覆有绝缘层的第一铜导线两两绞合形成作为信息通信的第一通信绞线对、第二通信绞线对、四根包覆有绝缘层的第二铜导线两两绞合形成作为电力传输的第一电力绞线对、第二电力绞线对和五角形星骨架;一钢丝紧密地绕包于所述屏蔽层外表面形成铠装层;所述第一通信绞线对和第一电力绞线对的节距大于第二通信绞线对和第二电力绞线对的节距,所述第一绞线对的节距大于第三绞线对的节距,所述第二绞线对的节距大于第四绞线对的节距。本发明具有不易开裂、遇水不分解、抗拉伸、耐腐蚀等特点,大大增加了电缆因使用环境特殊;降低了信号相互干扰对使用性能的影响,保证通信电缆产品传输特性的同时,大大增加了电缆因信号干扰、拉伸而影响使用性能的能力。 | ||
搜索关键词: | 抗干扰 复合 数据 电缆 | ||
【主权项】:
1.一种抗干扰型复合数据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位于松套管(1)内的四根通信光纤(2)组成的光纤单元(3)、四根包覆有绝缘层(71)的第一铜导线(4)两两绞合形成作为信息通信的第一通信绞线对(41)、第二通信绞线对(42)、四根包覆有绝缘层(72)的第二铜导线(5)两两绞合形成作为电力传输的第一电力绞线对(51)、第二电力绞线对(52)和五角形星骨架(6);所述五角形星骨架(6)沿逆时针方向依次为第一腔体(61)、第二腔体(62)、第三腔体(63)、第四腔体(64)和第五腔体(65),所述光纤单元(3)、第一通信绞线对(41)、第二通信绞线对(42)、第一电力绞线对(51)、第二电力绞线对(5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腔体(61)、第二腔体(62)、第三腔体(63)、第四腔体(64)和第五腔体(65)内;一屏蔽层(8)包覆所述光纤单元(3)、第一通信绞线对(41)、第二通信绞线对(42)、第一电力绞线对(51)、第二电力绞线对(52)和五角形星骨架(6);所述第一通信绞线对(41)、第二通信绞线对(42)中第一铜导线(4)直径为0.35~0.45mm,所述第一电力绞线对(51)、第二电力绞线对(52)中第二铜导线(5)截面积为0.45~0.55mm2;一钢丝(9)紧密地绕包于所述屏蔽层(8)外表面形成铠装层,一护套层(10)包覆于所述铠装层外表面;所述第一通信绞线对(41)和第一电力绞线对(51)的节距大于第二通信绞线对(42)和第二电力绞线对(52)的节距,所述第一绞线对的节距大于第三绞线对的节距,所述第二绞线对的节距大于第四绞线对的节距;相邻节距设计公式为:0.003<∣—∣≤0.013,相隔节距设计公式为:0.002<∣—∣≤0.011;h1为第一通信绞线对(41)的节距,h2为第二通信绞线对(42)或者第二电力绞线对(52)的节距,h3为第一电力绞线对(51)的节距。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181196.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