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道车辆底架承载式吸能结构及其碰撞性能模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02911.8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3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谢素超;田红旗;高广军;姚松;许平;鲁寨军;王中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F5/00 | 分类号: | B61F5/00;B61F19/04;G01M7/08;G01M1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道车辆底架承载式吸能结构及其碰撞性能模拟方法,该吸能结构位于铁道车辆车体底架纵向方向的两端,并与底架其它部分结构组焊起来形成完整的车体底架结构,该吸能结构由牵引梁、底架纵梁、底架横梁和纵向吸能方管组成,纵向吸能方管总共有n级,其中n≥3;每一级吸能方管在横向布置的方管组数为m组,其中m为偶数,且m≥2;每一级吸能方管均有对称布置的开孔结构以实现吸能方管的变形控制,每个吸能方管均布置有多孔隙材料,以提高整个底架前端的吸能量。该吸能结构在正常运行下,具有良好的传递纵向力性能,在发生碰撞时产生有序可控的塑性大变形来吸收能量,在整个撞击过程中,整个吸能结构按预期设计的过程一级一级地发生有序的塑性变形来耗散冲击动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道 车辆 底架 承载 式吸能 结构 及其 碰撞 性能 模拟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铁道车辆底架承载式吸能结构,位于铁道车辆车体底架纵向方向的两端,并与底架其它部分结构组焊起来形成完整的车体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结构由牵引梁、底架纵梁、底架横梁和纵向吸能方管组成,吸能方管在纵向方向总共布置有n级,其中n≥3,第一级纵向吸能方管位于整个底架结构最外端,第二级纵向吸能方管紧邻于第一级纵向吸能方管向底架结构中部延伸,第n级纵向吸能方管紧邻于第n‑1级纵向吸能方管向底架结构中部延伸,各级纵向吸能方管之间采用底架横梁进行分隔;每一级的各个吸能方管在牵引梁两侧对称布置,每一级吸能方管在横向布置的方管组数为m组,其中m为偶数,且m≥2;每一级吸能方管均有对称布置的开孔结构,相对于牵引梁对称布置的两组方管开孔方向一致,在横向方向开孔时,控制吸能方管产生垂向方向的褶皱,在垂向方向开孔时,控制吸能方管产生横向方向的褶皱,从而实现吸能方管的多级有序变形控制,开孔形状为圆孔、方孔或圆孔和方孔相组合;每个吸能方管内均布置有多孔隙材料,多孔隙材料外表面与吸能方管内表面贴合;所述吸能结构的纵向吸能方管的多级有序变形控制的方法有:①通过控制方管的壁厚来实现:第一级方管壁厚<第二级方管壁厚<...<第n‑1级方管壁厚<第n级方管壁厚;②或通过控制方管的截面周长来实现:第一级方管截面周长<第二级方管截面周长<...<第n‑1级方管截面周长<第n级方管截面周长;③或通过控制方管的开孔大小来实现:第一级方管开孔大小>第二级方管开孔大小>...>第n‑1级方管开孔大小>第n级方管开孔大小;④或通过控制每一级吸能方管在横向布置的方管组数来实现:第一级方管组数<第二级方管组数<...<第n‑1级方管组数<第n级方管组数;⑤或通过控制方管内的多孔隙材料的纵向刚度来实现:第一级孔隙材料纵向刚度<第二级孔隙材料纵向刚度<...<第n‑1级孔隙材料纵向刚度<第n级孔隙材料纵向刚度;⑥或通过上述任意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控制方式组合实现;所述吸能结构在正常运行下,与车体其他结构一样主要用于承载, 在发生碰撞时通过产生有序可控的塑性大变形来耗散冲击能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202911.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货运汽车厨房
- 下一篇:一种叶轮增压气垫船及其制造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