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最小区域的零件圆柱度误差评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27766.9 | 申请日: | 2013-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4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陈磊磊;黄美发;宫文峰;孙永厚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磊磊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陈跃琳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基于最小区域的零件圆柱度误差评定方法,该方法首先测量并获取被测圆柱面上测点坐标;然后给出圆柱的初始参数,查询被测要素与误差包容区域接触的测点,剔除无效接触点,在保持包容区域与有效接触点接触的条件下,根据测点的相对位置,对包容区域进行平移变动、旋转变动或尺寸变动,计算包容区域的变动量,并查询下一个接触点。然后再根据需要剔除无效接触点,再对包容区域进行变动……直到满足判别准则,输出圆柱度误差以及圆柱参数的最优值。本发明可准确计算出满足最小区域的圆柱度误差及圆柱参数最优值。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最小 区域 零件 圆柱 误差 评定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最小区域的零件圆柱度误差评定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被测圆柱置于测量平台上,在测量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测量并获取圆柱表面上的测点pi(xi,yi,zi),其中i=1,2,…,n,n代表测点数目且为正整数;所有测点pi(xi,yi,zi)形成测点集{pi};步骤2:随机给出圆柱的参数,即圆柱轴线L的方向矢量VC;并对步骤1所得测点pi(xi,yi,zi)进行坐标系的变换,使坐标系z轴正向平行于圆柱轴线L的方向矢量VC,测点pi(xi,yi,zi)坐标变换后,忽略测点的z坐标,得到测点坐标Pi(Xi,Yi);所有测点Pi(Xi,Yi)形成测点集{Pi};步骤3:在测点集{Pi}中的任意取出3个测点,并计算3个测点组成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OR,作为迭代的初始值;步骤4:依次计算测点集{Pi}中各测点到圆心OR的距离;并分别记录测点集{Pi}中各测点到圆心OR的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所对应的测点,所记录的最小距离对应的测点形成误差包容区域的低值接触点集合,所记录的最大距离对应的测点形成误差包容区域的高值接触点集合;步骤5:判断误差包容区域的低值接触点集合中是否只有1个低值接触点;如果低值接触点的数量为1,则该低值接触点为低值有效接触点,此时包容区域平移的方向矢量VT等于圆心OR坐标减去低值有效接触点坐标;首先计算测点Pi和低值有效接触点连线的垂直中分线,然后计算中分线与过圆心OR且方向矢量为VT的直线的交点,即为包容区域平移变动到内边界与Pi接触时虚拟圆心的位置Oi;遍历所有的非接触点,计算对应的Oi,并计算Oi到圆心OR的距离,所有非接触点对应的|OROi|组成集合{|OROi|};在集合{|OROi|}中,剔除VT与OROi异向的元素,然后查询集合中的最小值,即为包容区域的平移变动量S;通过包容区域移动量S以及移动方向矢量VT,重新计算圆心的坐标OR,并转到步骤4;如果低值接触点的数量大于1,则跳转到步骤6;步骤6:判断误差包容区域的低值接触点集合中低值接触点的数量是否等于2;如果低值接触点的数量为2,则这2个低值接触点为低值有效接触点;此时还需对高值接触点集合中的高值接触点进行判断,若高值接触点集合中有1个高值接触点则该高值接触点为高值有效接触点;若有2个或2个以上的高值接触点,则判断这些高值接触点是否分布在2个低值接触点连线的两侧,若满足则跳转到步骤10,否则查询高值接触点中距离低值有效接触点连线最近的高值接触点,即为有效高值接触点,计算包容区域的平移变动方向VT,等于低值接触点连线的中点到圆心OR的矢量方向移动,调整VT,计算其中1个有效低值接触点到有效高值接触点的方向矢量V',若V'与VT的点积小于0,则将-VT赋值给VT;跳转到步骤8;如果低值接触点的数量大于2,跳转到步骤7;步骤7:判断误差包容区域的低值接触点集合中是否能找到2个低值接触点,满足高值接触点集合中的高值接触点和其余的低值接触点分别分布在这2个低值接触点连线的两侧;如果能够找到满足上述条件的2个低值接触点,则查寻到的这2个低值接触点为有效接触点,应用步骤6中低值接触点的数量为2的方法,查询高值接触点集合中的有效高值接触点,并计算包容区域的平移变动矢量VT;如果不能找到满足上述条件的2个低值接触点,则跳转到步骤10;步骤8:分别连接测点集{Pi}中的低值有效接触点与所有非接触测点,并分别求解其垂直平分线,计算垂直平分线与过圆心OR且方向矢量为VT的直线的交点集合
然后,分别连接测点集{Pi}中的高值有效接触点与所有非接触测点,并分别求解其垂直平分线,计算垂直平分线与过圆心OR且方向矢量为VT的直线的交点集合
步骤9:分别确定包容区域变动到与测点集{Pi}中各个非接触点接触时圆心Oi坐标;若
则圆心Oi坐标取
否则,圆心Oi坐标取
遍历所有的非接触点,计算各个非接触点对应的Oi坐标,并计算Oi到OR的距离|OROi|,得到集合{|OROi|};在集合{|OROi|}中,剔除VT与OROi异向的对应元素,然后计算集合{|OROi|}中的最小值,最小值即为包容区域的变动量S;通过变动量S及VT,重新计算圆心OR的坐标,然后跳转到步骤4;步骤10:进行与步骤2中相逆的坐标变换,将测点坐标还原到原始值,并分别计算圆心OR变换后的坐标P0C;其中坐标P0C为圆柱轴线L上的一点,根据该坐标P0C和步骤2中给出的圆柱轴线L的方向矢量VC,即可确定圆柱轴线L;步骤11:依次计算实际圆柱上即测点集{pi}中的各个测点到圆柱轴线L的距离;并分别记录测点集{pi}中各测点到圆柱轴线L的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同时将该最大距离减去该最小距离的值作为圆柱度误差TC;所记录的最小距离对应的测点形成包容区域的低值接触点集合
,所记录的最大距离对应的测点形成包容区域的高值接触点集合
;步骤12:如果包容区域的高值接触点集合中的高值接触点的数量等于2且包容区域的低值接触点集合中的低值接触点的数量等于2;则对高值接触点和低值接触点进行的坐标转换,使圆柱轴线L的方向矢量VC与z轴平行后,对高值接触点和低值接触点按其z轴坐标进行由小到大的排序,使P1U、P2U的z轴坐标递增,使P1D、P2D的z轴坐标递增,则包容区域的旋转方向矢量为
;设置包容区域绕
或
旋转的微量旋转调整量σ的初始值;否则,跳转到步骤15;步骤13:首先计算VC绕
或
旋转σ角度后的矢量方向VC',即旋转后圆柱轴线L'的方向矢量;然后将4个接触点即步骤12中所述的包容区域的高值接触点集合中的2个高值接触点和包容区域的低值接触点集合中的2个低值接触点,投影在垂直于VC'的平面内,并分别计算高值接触点投影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低值接触点投影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然后计算两垂直平分线的交点P0C',该交点位于旋转后的圆柱轴线L'上;步骤14:计算出所有非接触点到圆柱轴线L'的距离{di},并计算高值接触点到圆柱轴线L'的距离Rmax,低值接触点到圆柱轴线L'的距离Rmin;如果Rmin≤min{di}且max{di}≤Rmax,则表示变动量不足,旋转角度σ变为2σ;否则,表示变动过大,有测点超出包容区域,旋转角度σ变为σ2;判断σ前后两次的迭代值之差是否小于设定的σ误差允许值;若σ前后两次的迭代值之差小于设定的σ误差允许值,则说明找到了第5个接触点,则将VC'、P0C'分别赋值给VC、P0C,即为圆柱轴线L方向矢量与圆柱轴线L上一点,并跳转到步骤11;若σ前后两次的迭代值之差大于或等于设定的σ误差允许值,则跳转到步骤13;步骤15:判断高值接触点和低值接触点的数量之和是否为5;如果数量为之和5,则进行尺寸变动,并确定尺寸变动量ε的初始值,即跳转到步骤16;若数量之和不等于5,则跳转到步骤18;步骤16:计算同轴圆柱面间距离为TC-ε时的包容区域的参数;设尺寸变动后圆柱轴线L''的方向矢量为VC''(a,b,1),轴线上一点为P0C''(x0,y0,0),圆柱的半径为R,根据低值接触点与圆柱轴线的距离关系,低值接触点
满足以下方程:( x j D - x 0 ) 2 + ( y j D - y 0 ) 2 + z j D 2 - [ a ( x j D - x 0 ) + b ( y j D - y 0 ) + z j D ] 2 - ( a 2 + b 2 + 1 ) R = 0 ]]> 高值接触点
满足以下方程:( x i U - x 0 ) 2 + ( y i U - y 0 ) 2 + z i U 2 - [ a ( x i U - x 0 ) + b ( y i U - y 0 ) + z i U ] - ( a 2 + b 2 + 1 ) ( R + T C - ϵ ) = 0 ]]> 以上两式中,j=1,…,nD,i=1,…,nU,nU为高值接触点的数量,nD为低值接触点的数量,ε和TC为已知参数;以a、b、x0、y0、R未知量,建立五元非线性方程组,通过方程组求解,可以得到变动后的圆柱轴线L'';步骤17:计算出所有非接触点到圆柱轴线L''的距离{di'};如果min{di'}>R且max{di'}<R+TC-ε,则表示变动量不足,尺寸变动量ε变为2ε;否则,表示变动过大,其余测点超出包容区域,尺寸变动量ε变为ε2;判断ε前后两次的迭代值之差是否小于设定的ε误差允许值;若ε前后两次的迭代值之差小于设定的ε误差允许值,则说明找到第6个接触点,将L''的参数赋值给包容区域的轴线L,并判断是否满足判别准则;若满足则跳转到步骤19,若不满足判别准则跳转到步骤2;若ε前后两次的迭代值之差大于或等于设定的ε误差允许值,则跳转到步骤16;步骤18:判断高值接触点和低值接触点的数量之和是否大于等于6;若高值接触点和低值接触点的数量之和大于等于6,则以接触点集合中5个为一个组合,继续进行尺寸变动操作,即以其中一个组合为计算对象,根据与步骤16和17中的试探性微量调整的方式确定同轴圆柱面间距离的变动量ε的大小;如果ε小于设定的ε误差允许值,则判断是否满足判别准则,如果满足则跳转到步骤19,否则换一个组合,重新计算ε,重新进行判断,依次迭代下去;如果ε大于设定的误差允许值,跳转到步骤11;若高值接触点和低值接触点的数量小于6,跳转到步骤11;步骤19:输出圆柱度误差TC、圆柱的半径R以及圆柱的轴线L的参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磊磊,未经陈磊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227766.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谐波式齿轮泵
- 下一篇:电子/光学插接装置,尤其是光电的USB插接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 计算;推算;计数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