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泥石流排导槽规划设计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44992.8 | 申请日: | 2013-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6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清;游勇;崔鹏;陈建刚;邹玉华;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B5/00 | 分类号: | E02B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赛恩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2 | 代理人: | 王璐瑶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泥石流排导槽规划设计方法及其应用。所述排导槽规划设计方法首先确定拟建排导槽的总长度L和排导槽沟床纵比降;然后确定进口段采用全衬砌槽型,及进口段长度L1和进口段侧墙与主槽的夹角α;然后确定出口段采用全衬砌槽型,及出口段长度L4和出口段侧墙与主槽的夹角β;然后确定加速段采用全衬砌槽型,及加速段长度L2;最后确定主槽段槽型,及主槽段长度L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调控泥石流运动流速为主线,合理选用排导槽主槽槽型,将泥石流高效向下游排泄,避免泥石流在排导槽内大冲大淤,为排导槽两侧的防护对象提供最大保障,并减小工程的运行维护费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泥石流 排导槽 规划 设计 方法 及其 应用 | ||
【主权项】:
一种泥石流排导槽规划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导槽沿泥石流流向分为呈上大下小喇叭口状的进口段(1)、加速段(2)、均衡流动的主槽段(3)和呈上小下大喇叭口状的出口段(4);所述排导槽规划设计方法步骤如下:(一)根据泥石流堆积扇的地形条件,规划排导槽位置,确定拟建排导槽的总长度L,并按照挖方和填方基本平衡的原则确定排导槽沟床纵比降;(二)进口段(1)采用全衬砌槽型;根据排泄泥石流的性质和步骤(一)中确定的排导槽沟床纵比降,确定进口段(1)长度L1及进口段(1)侧墙与主槽的夹角α;(三)出口段(4)采用全衬砌槽型;根据排泄泥石流的性质和步骤(一)中确定的排导槽沟床纵比降,确定出口段(4)长度L4及出口段(4)侧墙与主槽的夹角β;(四)加速段(2)采用全衬砌槽型;根据明渠恒定非均匀渐变流计算模型,确定加速段(2)长度L2;(五)根据步骤(一)中确定的排导槽沟床纵比降、及不同排导槽槽型适用的最佳沟床纵比降区间,确定主槽段(3)槽型;确定主槽段(3)长度L3=L‑L1‑L2‑L4。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244992.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