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白芨的种子组培繁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82939.7 | 申请日: | 2013-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4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再江;刘湘凤;顾君;龚成珍;祝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秀山红星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9900 重庆市秀山***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白芨的种子组培繁殖方法,属于中药材种植技术领域,包括引种灭菌、原球茎诱导培养、原球茎增殖培养、丛生芽诱导培养、丛生芽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六大步骤,其有益效果是采用种子组培,所得到的幼苗污染率低,分化率高,遗传性状稳定,有效物质含量高;同时本发明方法还大大缩短了白芨的组培繁殖周期,从种子到生根苗的组培周期不到4个月,大大缩短了生产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 | ||
搜索关键词: | 白芨 种子 繁殖 方法 | ||
【主权项】:
1.白芨的种子组培繁殖方法,包括引种灭菌、原球茎诱导培养、原球茎增殖培养、丛生芽诱导培养、丛生芽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六大步骤,其特征在于具体方法如下:⑴引种灭菌:选取健壮的野生白芨蒴果,在流水下冲洗,放入1%洗洁精水溶液中浸泡5分钟,然后用刷子轻轻刷洗,并用无菌水充分洗净;在超净工作台上将种子放置在75%的酒精中消毒30秒钟后,再用0.1%的HgCl2水溶液浸泡30min,然后用无菌水冲洗5~6次,然后置于无菌滤纸上吸干水分后从果实中部剥开,取出种子;⑵原球茎诱导培养:将种子迅速接种到原球茎诱导培养基上,在夜温20℃,日温22℃,相对湿度68%~70%,暗箱条件下进行种子诱导培养,6~8天后,种子开始萌动膨大;此时调整培养环境,在夜温21℃,日温23℃,相对湿度70%~72%,光照强度2000lx,每天光照开始时间上午7:00,每天光照时长12小时的条件下进行,再过6~8天后,形成直径1~2mm的原球茎;⑶原球茎增殖培养:将原球茎切割后转接到原球茎增殖培养基中,在夜温21℃,日温23℃,相对湿度70%~72%,光照强度3000lx,每天光照时长14小时的条件下进行原球茎增殖培养,再过9~12天后,获得大量直径1~2mm的原球茎;⑷丛生芽诱导培养:将生长状态良好的原球茎转接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上,在夜温22℃,日温24℃,相对湿度68%~72%,光照强度3000lx,每天光照时长12小时的条件下进行丛生芽诱导培养,在15~20天后可观察到原球茎开始分化出芽点,然后将温度调整为夜温23℃,日温25℃,再过8-10天后,可观察到原球茎长出小芽并开始分叶,再过5-6天可看到大量茎长为1-2cm的丛生芽;⑸丛生芽增殖培养:当丛生芽茎长到1-2cm时,将其切分成单芽,转入到增殖培养基中,在夜温24℃,日温26℃,相对湿度68%~72%,光照强度3500lx,每天光照开始时间上午7:00,每天光照时长12小时的条件下进行丛生芽增殖培养,13~17天后可观察到大量新增殖的丛生芽;⑹生根培养:当增殖丛生芽长到3~4cm时,将其切分成单芽,转入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诱导培养,在夜温24℃,日温26℃,相对湿度72%~75%,光照强度3500lx,每天光照开始时间上午7:00,每天光照时长12小时的条件下进行生根培养,28-32天后,可观察到大量3-4cm,每株有根须5-7根,且根须粗壮的白芨苗;上述组培繁殖方法中,所提到的各阶段培养基的配方是:原球茎诱导培养:MS+6-BA0.9mg/L+NAA0.11mg/L+蔗糖30g/L+琼脂5g/L;pH=5.8;原球茎增殖培养:MS+6-BA1.1mg/L+NAA0.11mg/L+蔗糖30g/L+琼脂5g/L;pH=5.8;丛生芽诱导培养:BM+BA4+IAA1+卡拉胶5g/L+蔗糖30g/L;pH=5.8;丛生芽增殖培养:BM++IAA0.3+卡拉胶5g/L+蔗糖30g/L;pH=5.8;生根培养:BM+IAA1+卡拉胶5g/L+蔗糖30g/L;pH=5.6。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秀山红星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秀山红星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282939.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力发生装置
- 下一篇:一种挂接农机具的悬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