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变组分混合晶体发射区的抗闩锁IGBT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89169.9 | 申请日: | 2013-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1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任敏;宋询奕;李果;杨珏林;张鹏;吴明进;顾鸿鸣;李泽宏;张金平;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39 | 分类号: | H01L29/739;H01L29/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李顺德;王睿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具有变组分混合晶体发射区的抗闩锁IGBT,属于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常规IGBT结构,通过将发射区的纯硅材料变为组分渐变的混合晶体,形成禁带宽度缓变的发射区能带结构。该能带结构在不降低发射区与基区所形成PN结的内建电势的前提下,在发射区内形成发射区少子的加速电场,从而使发射区的少子扩散电流密度增加,基区向发射区的注入增强;而另一方面,发射区向基区的注入保持不变。因此,发射区、基区和漂移区构成的寄生晶体管的发射结注入效率降低,电流放大系数降低,使IGBT中的寄生晶闸管更难达到闩锁条件,这就提高了IGBT的临界闩锁电流,增加了IGBT的安全工作区,提高了IGBT的可靠性。 | ||
搜索关键词: | 有变 组分 混合 晶体 发射 抗闩锁 igbt | ||
【主权项】:
具有变组分混合晶体发射区的抗闩锁IGBT,包括发射极结构、集电极结构、栅极结构和漂移区结构;所述发射极结构包括金属发射极(1)、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欧姆接触区(2)、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发射区(4)和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基区(6),其中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欧姆接触区(2)和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发射区(4)相互独立地位于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基区(6)中,且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欧姆接触区(2)和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发射区(4)的表面均和金属发射极(1)相接触;所述集电极结构包括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集电区(12)和金属集电极(13),其中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集电区(12)下表面与金属集电极(13)相接触;所述漂移区结构包括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漂移区(10);所述栅极结构包括多晶硅栅电极(7)和栅氧化层(8);所述漂移区结构位于所述发射极结构和所述集电极结构之间,其中:漂移区结构的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漂移区(10)背面与集电极结构的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集电区(12)相接触,漂移区结构的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漂移区(10)正面与发射极结构的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基区(6)相接触;所述栅极结构的多晶硅栅电极(7)与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发射区(4)、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基区(6)和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漂移区(10)三者之间隔着栅氧化层(8),多晶硅栅电极(7)与金属发射极(1)之间填充绝缘介质层(9);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发射区(4)的材料采用组分渐变的混合晶体材料,形成渐变的禁带宽度,且禁带宽度的渐变方式为:在器件的纵向方向上,从靠近金属发射极(1)的上表面到远离金属发射极(1)的下表面,构成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发射区(4)的混合晶体材料的禁带宽度按逐渐增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289169.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