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式离子迁移谱漂移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06275.3 | 申请日: | 2013-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0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香;武波涛;王兴军;张绍厂;朱春来;郝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J49/06 | 分类号: | H01J49/06;H01J4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仇蕾安;杨志兵 |
地址: | 056027***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一体式离子迁移谱漂移管,在传统漂移管外增加一个绝缘内壳和一个外壳,绝缘内壳嵌套在漂移管外壳内。电离室、离子门组件、分压模块组、孔栅、电荷收集极和尾部组件都安装于绝缘内壳内。金属外壳和绝缘内壳上配有引线孔和气口,分别用于电信号和内、外循环气路的进、出气口。该漂移管与传统漂移管比较,减小了体积,提高了气密性和抗干扰能力,尤其是高温条件下,有效地解决了因材质温度形变造成的漂移管气密性下降等难题。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离子 迁移 漂移 | ||
【主权项】:
一体式离子迁移谱漂移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8)、绝缘内壳(7)、渗透膜组件(1)、电离室(5)、离子门组件(9)、一个以上的分压模块(10)、孔栅(11)、电荷收集极(12)和尾部组件;其中外壳(8)为金属材质的筒形结构,其一端的外圆周面上加工有轴肩,其内圆周面上加工有径向的环形凸起;所述绝缘内壳(7)为耐高温绝缘材质的筒形结构,绝缘内壳(7)同轴嵌套在外壳(8)内部,并与外壳(8)的内圆周面过盈配合;绝缘内壳(7)的一端与外壳(8)内部的环形凸起抵触;所述渗透膜组件(1)安装在外壳(8)轴肩端的端部,渗透膜组件(1)的前端设置样品气体进气口(2)和样品气体出气口(3);所述电离室(5)、离子门组件(9)、一个以上的分压模块(10)和孔栅(11)依次同轴安装在绝缘内壳(7)内部,且均与绝缘内壳(7)的内圆周面过盈配合;其中电离室(5)的一端通过陶瓷环绝缘环与外壳(8)内部的环形凸起抵触;所述离子门组件(9)与分压模块(10)间、孔栅(11)与分压模块(10)间均通过陶瓷环绝缘环隔离;所述分压模块(10)包括两个导电环、绝缘环(23)和分压高阻;在所述绝缘环(23)的外圆周面上加工有用于安装分压高阻的矩形槽;两个导电环分别紧密贴合在绝缘环(23)的左右两端,使两个导电环分别与分压高阻的两端连接;同时两个导电环的外缘均向内折弯,使绝缘环(23)嵌套在两个导电环之间;所述孔栅(11)位于分压模块(10)后侧,并与分压模块(10)间通过陶瓷环绝缘环隔离;所述电荷收集极(12)位于孔栅(11)后侧,电荷收集极(12)包括电极和引线,其中收集为不锈钢凸盘结构,其与孔栅(11)相对的面为凸面;所述引线伸出外壳(8);所述尾部组件包括尾部套(15)、压缩弹簧(13)和压头(14),其中尾部套(15)同轴套装在引线外部,尾部套(15)与孔栅(11)间通过陶瓷环绝缘环隔离,同时尾部套(15)引线间通过绝缘套隔离,并与引线间安装密封圈;在尾部套(15)外圆周套装压缩弹簧(13),所述压缩弹簧(13)的一端与尾部套(15)的轴肩抵触,另一端与安装在尾部套(15)外圆周的压头(14)抵触,所述压头(14)与外壳(8)固接;所述外壳(8)上设置有高压引线孔(24)、离子门前门控制信号引线孔(25)、离子门后门控制信号引线孔(26)、漂移区电场电压引线孔(27)、孔栅电压引线孔(28)和接地信号引线孔(29);以及载气进气口(30)、漂移气进气口(31)和内循环出气口(3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306275.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轴驱动装置
- 下一篇:金属部件的表面处理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得到的金属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