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多余物防护的半柔性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56260.8 | 申请日: | 2013-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7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赵继农;王晓伟;李昂;张亮;蔺晓超;臧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M37/00 | 分类号: | F02M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仇蕾安;郭德忠 |
地址: | 10007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多余物防护的半柔性机构,属于多余物控制技术领域。半柔性机构包括涨紧机构、柔性本体和堵盘;涨紧机构由随动中心架、底盘、拉簧、主动涨紧支架、随动涨紧支架、端盖和调节螺杆组成,外围设备为发动机油箱;涨紧机构在调节螺杆的作用下使主动涨紧支架和随动涨紧支架同步完全张开,实现涨紧机构对柔性本体涨紧程度的调节,最终使柔性本体的外圆周面与发动机油箱内壁结构完全贴合,堵盘实现对柔性本体中心孔的完全封闭。本发明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多余物防护质量要求,利用防护装置的半柔性结构特点,对被防护发动机组件不产生二次污染。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多余 防护 柔性 机构 | ||
【主权项】:
一种用于多余物防护的半柔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涨紧机构、柔性本体(8)和堵盘(9);涨紧机构由随动中心架(1)、底盘(2)、拉簧(4)、主动涨紧支架(5)、随动涨紧支架(3)、端盖(6)和调节螺杆(7)组成,外围设备为发动机油箱(20);随动中心架(1)的中心结构为螺套(10),螺套(10)的圆周面上沿周向均布四组支撑板(11),每组支撑板(11)为两块且互相平行,相邻的每组支撑板(11)之间焊接连接杆(12),连接杆(12)的中间部位沿厚度方向设有连接孔,支撑板(11)与连接杆(12)焊接一端的位置上沿厚度方向也设有连接孔;底盘(2)的中心凸台面上加工有周向均布的螺纹沉孔,中心凸台的中心孔为台阶孔,底盘(2)的盘面上加工有螺纹通孔,底盘(2)的边缘上沿周向均布径向的连接耳(13);随动涨紧支架(3)由两根连杆(15)、一个支撑连接块(16)和一片扇形支板(14)组成,两根连杆(15)的一端分别对称焊接在扇形支板(14)的表面上,连杆(15)之间水平焊接支撑连接块(16),连杆(15)的另一端和支撑连接块(16)上均加工有连接孔;主动涨紧支架(5)由两根中心连杆(17)、两根拉杆(18)、一根销轴(19)和一片扇形支板(14)组成,两根中心连杆(17)的一端焊接在扇形支板(14)上,两根中心连杆(17)的另一端上均有连接孔,销轴(19)固定连接在中心连杆(17)中间的弯折部位,两根拉杆(18)的一端与销轴(19)活动连接在两根中心连杆(17)的内侧,两根拉杆(18)的另一端上有连接孔;调节螺杆(7)的一端为圆柱台,圆柱台的一端加工有内六方沉孔;柔性本体(8)由橡胶材料制成,其外形为带中心孔的圆盘形,圆盘形的边缘与盘面形成包络结构,柔性本体(8)外圆周面的外形与发动机油箱(20)内壁结构贴合;在涨紧机构中:调节螺杆(7)的圆柱台安装在底盘(2)的中心孔内,端盖(6)将调节螺杆(7)限定在中心台阶孔内,随动中心架(1)通过其中心的 螺套结构套接在调节螺杆(7)的螺纹段上,底盘(2)的连接耳按顺序依次连接主动涨紧支架(5)和随动涨紧支架(3),随动涨紧支架(3)通过两根连杆(15)上的连接孔与底盘(2)的连接耳活动连接,主动涨紧支架(5)通过两根中心连杆(17)上的连接孔与底盘(2)上的连接耳活动连接;随动涨紧支架(3)的位置对应随动中心架(1)上连接杆(12)的中间部位,主动涨紧支架(5)对应随动中心架(1)上每组支撑板(11)的部位;在随动涨紧支架(3)的支撑连接块(16)和随动中心架(1)的连接杆(12)之间连接拉簧(4),拉簧(4)的两端连接在支撑连接块(16)和连接杆(12)上的连接孔内;主动涨紧支架(5)上的拉杆(18)有连接孔的一端活动连接在随动中心架(1)的支撑板(11)上;主动涨紧支架(5)和随动涨紧支架(3)上扇形支板(14)的弧形边缘在机构张开的状态下形成一个刚性圆环,柔性本体(8)通过其上的包络结构卡在由扇形支板(14)形成的刚性圆环上,采用内六方扳手旋动调节螺杆(7),主动涨紧支架(5)和随动涨紧支架(3)同步撑开或收拢,实现涨紧机构对柔性本体(8)涨紧程度的调节,最终使柔性本体(8)的外圆周面与发动机油箱(20)内壁结构完全贴合,堵盘(9)通过螺栓与底盘(2)的螺栓孔连接并封堵柔性本体(8)的中心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356260.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矿山用聚氨酯工程轮胎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