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尺寸可控的纳米二氧化锡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57521.8 | 申请日: | 2013-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5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孟哈日巴拉;阿茹娜;付乌有;赵婉瑜;仪桂云;孙广;曹建亮;张战营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19/02 | 分类号: | C01G19/02;B82Y30/00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张燕 |
地址: | 454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制备尺寸可控的纳米二氧化锡的方法,称取五水四氯化锡溶于乙醇中,制备出摩尔浓度为0.50~2.00mol/L的四氯化锡乙醇溶液;加入乙醇和蒸馏水进行稀释,将四氯化锡的摩尔浓度调整为0.025-0.125mol/L,并且使溶液中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1,氨水调节pH值至10-12,产生白色沉淀生成悬浮液,即为前驱悬浮液;将前驱悬浮液移入以聚四氟乙烯为内衬的110℃-190℃温度下反应12-36小时后,冷却至室温,离心分离产物,将产物洗涤、干燥后即得到纳米二氧化锡。本发明制备方法绿色安全环保;原料成本低廉、易获得,制备工艺简单、周期短、易操作,易于实现产业化大批量生产。制备出的纳米二氧化锡为金红石型二氧化锡,结晶度高,颗粒均匀,粒径小、且粒径可控在2~7nm范围内;气敏性好、可用于高灵敏气敏元件的制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尺寸 可控 纳米 氧化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制备尺寸可控的纳米二氧化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体制备步骤为:步骤一、制备四氯化锡乙醇溶液:称取五水四氯化锡溶于乙醇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制备出摩尔浓度为0.50‑2.00 mol/L的四氯化锡乙醇溶液;步骤二、制备前驱悬浮液:取步骤一中所制备的四氯化锡乙醇溶液,加入乙醇和蒸馏水进行稀释,将四氯化锡的摩尔浓度调整为0.025‑0.125mol/L,并且使溶液中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1,在搅拌条件下加入质量浓度为26%的氨水调节pH值至10‑12,产生白色沉淀生成悬浮液,即为前驱悬浮液;步骤三、纳米二氧化锡的制备:将前驱悬浮液移入以聚四氟乙烯为内衬的高压反应釜中,110℃‑190℃温度下反应12‑36小时后,冷却至室温,离心分离产物;将所得产物依次用蒸馏水和乙醇各洗涤2遍,80℃的温度下干燥5小时,即得到纳米二氧化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357521.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余热锅炉换热管用清扫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纳米氯化亚铜的研磨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