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型抽水蓄能电站通用仿真平台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04120.0 | 申请日: | 2013-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3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徐广文;李俊益;黄青松;陈启卷;曾洪涛;田文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周克佑 |
地址: | 51008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大型抽水蓄能电站通用仿真平台,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水力—机械—电气系统数学模型,其为:采用一管四机布置形式,上游水库通过长引水隧洞与上游调压井相连,然后经过一段较长的高压隧洞后与3个并列卜形的高压岔管连通,每根高压岔管后布置一台300MW的水泵水轮机,水流经过水泵水轮机后进入到3个并列卜形的尾水管岔管,再汇流到尾水支管,流经下游调压井和尾水隧洞后到达下游水库。本发明充分考虑通用性,且可实时并任意查看各曲线的整体变化响应情况。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抽水 蓄能 电站 通用 仿真 平台 | ||
【主权项】:
一种大型抽水蓄能电站通用仿真平台,其特征是: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水力—机械—电气系统数学模型,其为:依次连接的上游水库(J1)、上游水库至调压井管段(L1)、上游调压室(J2)、上调压井至岔管管段(L2)、岔管前阀门(J3)、第一钢混卜形岔管(L3)、第一卜形管道连接处(J4);第一卜形管道连接处(J4)之后分为两支路:一支路为依次连接的第一钢支管至球阀管段(L6)、第一球阀(J11)、第一球阀至蜗壳管段(L10)、第一蜗壳(J7)、第一蜗壳段钢管(L14)、#5机组(J23)、第一钢支管至机组段(L22)、第二卜形管道连接处(J19)、第二钢混卜形岔管(L21)、第三卜形管道连接处(J18)、第三钢混卜形岔管(L20)、第四卜形管道连接处(J17)、下调压井至卜形岔管段(L19)、下游调压室(J16)、尾水隧洞(L18)、下游水库(J15);另一支路为依次连接的第四钢混卜形岔管(L4)、第五卜形管道连接处(J5)、第五钢混卜形岔管(L5)、第六卜形管道连接处(J6)、第二钢支管至球阀管段(L9)、第二球阀(J14)、第二球阀至蜗壳管段(L13)、第二蜗壳(J10)、第四蜗壳段钢管(L17)、#8机组(J20)、第二钢支管至机组段(L25)、第四卜形管道连接处(J17);在第五卜形管道连接处(J5)还设有分支,依次为:第三钢支管至球阀管段(L7)、第三球阀(J12)、第三球阀至蜗壳管段(L11)、第三蜗壳(J8)、第二蜗壳段钢管(L15)、#6机组(J22)、第三钢支管至机组段(L23)、第二卜形管道连接处(J19);在第六卜形管道连接处(J6)还设有分支,依次为:第四钢支管至球阀管段(L8)、第四球阀(J13)、第四球阀至蜗壳管段(L12)、第四蜗壳(J9)、第三蜗壳段钢管(L16)、#7机组(J21)、第四钢支管至机组段(L24)、第六卜形管道连接处(J18);在计算和仿真过程中,将上游调压井等效为上游水库,并且不考虑尾水管、尾水隧洞以及下游调压井和下游水库等对机组一次调频性能的影响,并对管段进行适当的等效合并;以Labwindows/CVI为开发平台开发出界面程序,采用C语言编程,通过对Matlab/Simulink运行文件数据的实时调用,软件直接从Matlab/Simulink工作空 间中调用数据和M文件以及相关函数,软件采用多线程设计,并将仿真所用控制参数通过M文件的形式保存于平台根目录下以供调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未经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504120.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