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黑条矮缩病水稻的培育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507942.4 申请日: 2013-10-25
公开(公告)号: CN103589751A 公开(公告)日: 2014-02-19
发明(设计)人: 于恒秀;刘巧泉;张炳为;赵静;张昌泉;汤述翥;张宏根;裔传灯;龚志云;顾铭洪 申请(专利权)人: 扬州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5/84 分类号: C12N15/84;A01H5/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25000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抗黑条矮缩病水稻的培育方法,通过构建含有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基因组S7部分片段的RNAi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方法将目的片断导入水稻的胚性愈伤组织,通过潮霉素抗性筛选、分化,获得再生转基因植株,并通过对经接虫传毒试验的转基因植株中病毒基因的表达分析表明,转基因水稻植株中病毒基因的表达明显降低。该方法利用RNAi技术,可培育出对黑条矮缩病表现抗性的水稻转基因株系,从根本上解决水稻黑条矮缩病缺少抗源的问题,显著增强水稻对该病的抗性,提高经济效益。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抗黑条矮缩病 水稻 培育 方法
【主权项】:
一种抗黑条矮缩病水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RNAi载体构建A1.目的片段的选择与获得提取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叶中的总RNA,并通过反转录得到其cDNA,通过在NCBI数据库中作同源比对,选定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基因组S7‑1中441bp特异序列作为构建RNAi载体的目的片段,通过设计含有特定酶切位点的特异引物S7‑F和S7‑R将该段序列扩增出来,电泳后利用胶回收试剂盒回收目的片段,加入polyA后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在经过测序确认无误后,用于步骤A2中的载体构建;A2.目的片段RNA干扰结构的构建用BamHI和SpeI双酶切含有目的片段的pMD18‑T质粒,同时用XbaI和Bg1II双酶切中间载体p1022RNAi,酶切产物经电泳后,回收目的片段和切开的载体p1022RNAi,通过T4连接酶将两者连接起来,并导入大肠杆菌DH5α中,经双酶切鉴定后挑取阳性克隆,挑选的阳性克隆质粒再次经过双酶切,随后与之前回收过的目的片段再次相连后,同样导入大肠杆菌DH5α中扩增并酶切鉴定,获得目的片段RNA干扰结构;A3.干扰结构连入植物表达载体步骤A2中鉴定正确的阳性克隆再经过BamHI和SacI双酶切后,回收含有目的片段RNA干扰结构的片断,与经过同样双酶切的经过改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相连,导入大肠杆菌后通过双酶切鉴定阳性克隆,最终获得了S7的RNA干扰结构的超双元植物表达载体S7‑RNAi:B.转基因水稻植株的获得R1.以抗条武育粳3号的成熟种子在N6D2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用农杆菌EHA105/S7‑RNAi侵染愈伤组织,随后置于共培养基N6D2C上共培养3天,再经分别含有25mg/L和50mg/L潮霉素的筛选培养基上各筛选10~15天,筛选获得较多的抗性愈伤组织;B2.将抗性愈伤组织再经过10~15天预分化培养,之后再经过分化培养得到小苗,待小苗长势良好后转入生根壮苗培养基上生根壮苗,最终获得了32个独立转化系,将获得的转基因植株移栽入大田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507942.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