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F6气体过热分解气样的采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33171.6 | 申请日: | 2013-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8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唐炬;张晓星;姚强;黄秀娟;曾福平;侯兴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4 | 分类号: | G01N1/24;G01N30/16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 代理人: | 胡正顺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SF6气体过热分解气样的采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SF6气体绝缘设备的绝缘状态在线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在现有的SF6气体绝缘设备接触面过热性故障模拟装置的过热性故障模拟元件的基础上,提供一种SF6气体过热分解气样的采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用以采集所述过热性故障模拟元件产生的SF6气体过热分解气样。本发明具有能保证气样采集的精确性,使气样分析不受时间限制以及减少采样气路中残留的气体对实验环境的污染等特点。本发明能广泛应用于SF6气体绝缘设备中SF6气体过热分解气样的采集。 | ||
搜索关键词: | sf sub 气体 过热 解气 采集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SF6气体过热分解气样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本发明气样采集装置是在申请号为201110431132.6的SF6气体绝缘设备接触面过热性故障模拟装置的过热性故障模拟元件的基础上设计而成,本发明气样采集装置主要包括三通管(22)、恒温加热元件(23)、采样袋(25)、采样真空泵(27);所述三通管(22)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三通管(22)的一端通过塑料管与过热性故障模拟元件(3)的采样球阀(16)的出口端连通;所述三通管(22)的另一端通过塑料管和所述采样真空泵球阀(26)与所述采样真空泵(27)连通;所述三通管(22)的第三端通过塑料管和采样袋阀门(24)与所述采样袋(25)连通;所述恒温加热元件(23)主要由采样开关电源(28)、采样固态继电器(29)、不锈钢电加热圈(30)、采样智能数显温度调节仪(31)组成,所述采样开关电源(28)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市电连接,所述采样开关电源(28)的输出端的正极与所述采样固态继电器(29)的正极相连,所述采样开关电源(28)的输出端负极的与所述不锈钢电加热圈(30)的线圈的一端相连;所述采样固态继电器(29)的负极与所述不锈钢电加热圈(30)的线圈的另一端相连,所述采样固态继电器(29)的控制端通过导线与所述采样智能数显温度调节仪(31)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不锈钢电加热圈(30)装设在所述三通管(22)的外面,所述不锈钢电加热圈(30)主要包括外壳和线圈及温度传感器,所述外壳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三通管(20)的外形相匹配,所述外壳由两层0.3~0.5mm的不锈钢板组成,两层不锈钢板之间的空间宽度为5~10mm,在两层不锈钢板之间的空间内装设所述的线圈,并用化学性质稳定、耐高温、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即氧化镁或氮化硅或氮化铝填充;所述线圈用0.5~1.5mm的电阻丝均匀绕制10~20匝;所述温度传感器装设在所述不锈钢电加热圈(30)的与三通管(22)相接触的内表面上,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接线端与所述采样智能数显温度调节仪(31)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采样智能数显温度调节仪(31)的电源接线端通过导线与市电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533171.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内温度自动保持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悬架下摆臂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