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舰载运输类飞机的垂尾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66577.4 | 申请日: | 2013-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9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段卓毅;王勇;李小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1/00 | 分类号: | B64C1/00;B64C1/26;B64C13/16;B64C13/3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梁瑞林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飞机设计技术,涉及对舰载运输类飞机的垂尾结构的改进。有一个通过垂尾前舵面转轴(16)安装在垂尾翼盒(1)前端的垂尾前舵面(15);在垂尾翼盒(1)内部有一个由垂尾后舵面第一铰链(4)、垂尾后舵面第二铰链(5)、垂尾后舵面第一拉杆(6)、垂尾后舵面第二拉杆(7)、垂尾前舵面第一拉杆(8)、垂尾前舵面第二拉杆(9)、十字摇臂(10)、十字摇臂轴(11)、作动器单元(12)、垂尾前舵面第一铰链(13)和垂尾前舵面第二铰链(14)组成的垂尾后舵面和垂尾前舵面操纵杆系。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操纵效率高、具有双操纵余度的舰载运输类飞机的垂尾结构,提高了舰载运输类飞机的航向操纵效率和余度。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舰载 运输 飞机 结构 | ||
【主权项】:
一种舰载运输类飞机的垂尾结构,包括垂尾翼盒(1)、垂尾后舵面(2)和垂尾后舵面转轴(3),垂尾后舵面(2)通过垂尾后舵面转轴(3)安装在垂尾翼盒(1)的后端;其特征在于:(1)有一个垂尾前舵面(15),它通过垂尾前舵面转轴(16)安装在垂尾翼盒(1)的前端;(2)在垂尾翼盒(1)内部有一个垂尾后舵面和垂尾前舵面操纵杆系,垂尾后舵面和垂尾前舵面操纵杆系由垂尾后舵面第一铰链(4)、垂尾后舵面第二铰链(5)、垂尾后舵面第一拉杆(6)、垂尾后舵面第二拉杆(7)、垂尾前舵面第一拉杆(8)、垂尾前舵面第二拉杆(9)、十字摇臂(10)、十字摇臂轴(11)、作动器单元(12)、垂尾前舵面第一铰链(13)和垂尾前舵面第二铰链(14)组成;垂尾后舵面第一拉杆(6)的左端通过垂尾后舵面第一铰链(4)与垂尾后舵面(2)前端的上部连接,垂尾后舵面第二拉杆(7)的左端通过垂尾后舵面第二铰链(5)与垂尾后舵面(2)前端的下部连接;十字摇臂(10)上有沿圆周均布的4个铰链,分别是十字摇臂第一铰链(10a)、十字摇臂第二铰链(10b)、十字摇臂第三铰链(10c)和十字摇臂第四铰链(10d),十字摇臂第一铰链(10a)和十字摇臂第四铰链(10d)朝下,十字摇臂第二铰链(10b)和十字摇臂第三铰链(10c)朝上,在十字摇臂第一铰链(10a)和十字摇臂第四铰链(10d)的中间有操纵臂,在操纵臂的端头有操纵铰链(10e),在十字摇臂(10)的中心有十字摇臂轴(11),十字摇臂轴(11)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垂尾翼盒(1)的承力构件上,垂尾后舵面第一拉杆(6)的右端与十字摇臂第四铰链(10d)连接,垂尾后舵面第二拉杆(7)的右端与十字摇臂第三铰链(10c)连接,垂尾后舵面第一拉杆(6)和垂尾后舵面第二拉杆(7)不接触;作动器单元(12)的活塞杆端与十字摇臂(10)的操纵铰链(10e)连接,作动器单元(12)的固定端与垂尾翼盒(1)的承力构件连接,作动器单元(12)的控制信号输入端通过导线与飞控计算机的垂尾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垂尾前舵面第一拉杆(8)的左端与十字摇臂(10)的十字摇臂第二铰链(10b)连接,垂尾前舵面第一拉杆(8)的右端通过垂尾前舵面第一铰链(13)与垂尾前舵面(15)后端的上部连接,垂尾前舵面第二拉杆(9)的左端与十字摇臂(10)的十字摇臂第一铰链(10a)连接,垂尾前舵面第二拉杆(9)的右端通过垂尾前舵面第二铰链(14)与垂尾前舵面(15)后端的下部连接;当作动器单元(12)的活塞杆伸出量为最大伸出量的50%时,垂尾前舵面(15) 和垂尾后舵面(2)均处于中立位置;当作动器单元(12)的活塞杆伸出量为最大伸出量时,垂尾前舵面(15)和垂尾后舵面(2)均处于向下偏转的最大位置;当作动器单元(12)的活塞杆伸出量为最小伸出量时,垂尾前舵面(15)和垂尾后舵面(2)均处于向上偏转的最大位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566577.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