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流控芯片上的微液滴内部物质交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54947.X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89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秦建华;温慧;朱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微流控芯片上的微液滴内部物质交换方法,该方法为:首先在芯片中灌满油相,然后将分散相1持续注入灌满连续相的芯片中,分散相1进入主通道及捕获区域;注入连续相,取代主通道中的分散相1,圆柱形捕获器中的分散相1不会被冲出,由此形成了分散相1在连续相中的液滴捕获阵列;将分散相2和连续相注入芯片中,在T型微液滴生成区形成连续的单分散性微液滴;当分散相2的液滴流经分散相1液滴捕获器时,两种不同成分的液滴发生融合进而进行物质交换。本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微液滴的稳定状态,简化了微液滴物质交换过程,其所涉及的微流控芯片制造简单,实验操作方便,物质交换效果稳定,且易于与芯片上其他功能单元进行灵活组合和规模集成。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流控 芯片 微液滴 内部 物质 交换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微流控芯片上的微液滴内部物质交换方法,基于流阻原理和表面张力对微液滴进行操控,其特征在于:首先将分散相1持续注入灌满连续相的芯片中,使主通道中及微液滴捕获区域中都充满分散相1;注入连续相,取代主通道中的分散相1,同时由于流阻原理,圆柱形液滴捕获器中的分散相1不会被冲出,由此形成了分散相1在连续相中的液滴捕获阵列;将分散相2和连续相注入芯片中,在T型液段生成区形成连续的单分散性微液段;当分散相2液段流经微液滴捕获器时,与捕获其中的分散相1液滴相接触,同时由于连续相中的表面活性剂浓度较低,液滴处于不稳定状态,两种不同成分的液滴发生融合进而进行物质交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654947.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培养装置
- 下一篇:一种煤焦油加氢催化剂载体酸性的调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