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立交桥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55700.X | 申请日: | 2013-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3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彭章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章义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景丰强 |
地址: | 317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多功能立交桥,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环形车道、第一直行通道、第二直行通道、非机动车道及高架桥面,第二直行通道,与前述的第一直行通道交叉;非机动车道,为四个,分别位于第一直行通道和第二直行通道夹角区域内,每个非机动车道具有两个分别连接到第一直行通道的非机动道和第二直行通道上的非机动道的分非机动车道;高架桥面,对应地设置于第一直行通道和第二机动车道上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大车和小车分离方式缓解交通压力,让大车从高架桥面通行,占绝大多数的小车从地面主干道通行,无需红绿灯控制,整体交通顺畅,可以有效缓解目前堵车的现状。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立交桥 | ||
【主权项】:
一种多功能立交桥,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环形车道,位于地面下;第一直行通道,设于前述的下环形车道上方并贯穿通过且两端均与下环形车道相通;第二直行通道,与前述的第一直行通道交叉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车道、第二段车道和第三段车道,前述的第二段车道为地下车道并位于第一直行通道下方且两端分别与第一段车道和第三段车道平滑过渡连接,前述第一段车道和第二段车道设于下环形车道上方且分别与下环形车道相通;非机动车道,为四个,分别位于第一直行通道和第二直行通道夹角区域内,每个非机动车道具有两个分别连接到第一直行通道的非机动道和第二直行通道上的非机动道的分非机动车道;以及高架桥面,对应地设置于第一直行通道和第二机动车道上方并包括上环形车道;第一上行引桥,进口端连接到第一直行通道,出口端与前述的上环形车道连接;第一下行引桥,与前述第一上行引桥平行,并出口端连接到第一直行通道,进口端与前述的上环形车道连接;第二上行引桥,与前述第一下行引桥相邻,并进口端连接到第二直行通道,出口端与前述的上环形车道连接;第二下行引桥,与前述第二上行引桥平行,并出口端连接到第二直行通道,进口端与前述的上环形车道连接;第三上行引桥,与前述第二上行引桥相邻并与第一下行引桥相对设置,该第三上行引桥的进口端连接到第二直行通道,出口端与前述的上环形车道连接;第三下行引桥,与前述第三上行引桥平行并与第一上行引桥相对设置,该第三下行引桥的出口端连接到第二直行通道,进口端与前述的上环形车道连接;第四上行引桥,与前述第三下行引桥相邻并与第二下行引桥相对设置,该第四上行引桥的进口端连接到第二直行通道,出口端与前述的上环形车道连接;以及第四下行引桥,与前述第四上行引桥平行并与第二上行引桥相对设置,该第四下行引桥的出口端连接到第二直行通道,进口端与前述的上环形车道连接,前述的第一直行通道和第二直行通道供小车通行,前述的高架桥面供大车通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章义,未经彭章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655700.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