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透过率纳米多孔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25111.4 | 申请日: | 2013-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8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光武;曾琦琪;何丹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3/16 | 分类号: | C01B33/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 代理人: | 唐莉莎 |
地址: | 2002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透过率纳米多孔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技术采用两步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溶胶,通过老化、溶剂替换,并采用乙腈超临界干燥工艺,即在超临界干燥过程中创新性地引入乙腈作为溶剂,获得透明度高、成型性好、易于加工的块体气凝胶。该SiO2气凝胶是典型的介孔材料,其具有极高的光学透过率(83.4%,550nm)和极低的热导率(0.065W/(mK))等特点。这种合成方法制备的SiO2气凝胶具有特殊的纳米多孔结构,优异的物理性能(如:光学),极大地促进该材料在光电器件、气敏传感器、太空高速粒子捕获和电化学储能器件、保温隔热等领域的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潜力。 | ||
搜索关键词: | 透过 纳米 多孔 凝胶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高透过率纳米多孔气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两步溶胶‑凝胶法配制二氧化硅溶胶:第一步先以硅源、溶剂、不足量的水和适量催化剂混合,混合液在85℃下洄流20小时以实现充分混合并提高水解速率,然后95℃时蒸馏4小时去除反应生成的溶剂,获得部分水解、部分缩聚的硅溶胶(CS);其中硅源、溶剂、去离子水、催化剂的摩尔比为0.6‑1:0:1‑20:0.1‑1.5:1‑5×10‑5;第二步反应是根据所需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密度将CS与非醇有机溶剂、水和氨水混合,其体积比为1: 5‑30:1.1‑1.6:0.02‑0.03;混合液经充分水解后获得二氧化硅溶胶,然后将溶胶倒入模具中,约20分钟后经缩聚反应形成均匀透明的二氧化硅凝胶;(2)老化、替换处理:先将湿凝胶用少量的乙腈覆盖,老化1‑3天,再用乙腈替换3‑4次,每次12‑48小时;(3)超临界干燥:进样时,先将样品置于有顶盖的钢丝网盒中,以减小进气和替换阶段乙腈超临界流体对样品的冲击,然后将其置于高压釜中密封;同时在釜体中加入乙腈,其加入量以稍稍没过样品为宜;升温前,打开进气阀以约1 MPa/min的进气速率通入4.2 MPa的氩气进行保护,避免升温过程中,孔洞内的溶剂挥发引起釜内的压强升高,对网络结构产生冲击,使其孔洞坍塌;待釜体内保护气压稳定后进行升温,先以1°C/min的速率升温至270℃,高压釜内压强随之增至7.9 MPa,达到亚临界状态;然后,以0.2 °C/min的速率缓慢升温至295℃,压强也升至10.5 MPa,保证乙腈流体完全进入超临界状态,此时超临界升温阶段结束,进入超临界保温状态;为保证凝胶孔洞内的溶剂同釜内的乙腈超临界流体进行充分的替换,保温半小时后再放气;放气时,需维持温度在295℃,打开放气阀,随着不断放出乙腈和氩气的混合流体,釜体内压强逐渐减小,直至釜内气压为零,放气速率约为0.2~0.3 MPa/min;放气完全后,高压釜自然冷却至室温则干燥阶段完成,即可获得高透过率的二氧化硅气凝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725111.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从铁含量高的硫化锌精矿开始回收含硫介质中的锌的湿法冶金方法
- 下一篇:推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