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湖底泥就地处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27843.7 | 申请日: | 2013-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9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何春光;王忠强;王天弛;边红枫;盛连喜;杨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3/02 | 分类号: | E02B3/02;E02B3/12;C02F11/02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东师专利事务所 22202 | 代理人: | 刘延军;李荣武 |
地址: | 130024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湖)底泥就地处理构建生态护岸的生态工程技术。是将城市区域河(湖)底泥与颗粒组分物填充生态袋,用于在水泥硬质化河湖岸边构建生态堤,在生态袋与原岸带间填充底泥和其他组分的混合物,然后种植灌丛和苔草等高净化能力植物,构建底泥就地处理系统。本发明是实现城市污染的河湖底泥就地处理,减少运输成本,减少环境影响,利用构建的底泥基质、植物和微生物复合系统,实现底泥的生态无害化处理与循环利用。形成的近自然植物生态带可以拦截、吸收地表径流携带入河(湖)的面源污染物,消减污染水平。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湖底 就地 处理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河湖底泥就地处理的方法,其特征是将河或湖底泥疏浚输送到河或湖岸边,并与粗、细材料组分按一定重量比例均匀混合构成底泥混合基质,将该底泥混合基质充填到耐腐蚀,永久不可降解,并且具有良好透水性能的生态袋中,在距离河或湖岸1‑2米处堆积该生态袋,并利用锚固桩锚固构建成生态堤,生态堤面高于水面约50‑80cm,在生态堤与原河或湖岸带间填充底泥混合基质,并在底泥混合基质上种植高效去除污染物并具有环境美化功能的植物,植物为灌丛植物和草本植物,底泥和粗、细材料组分组成底泥混合基质按重量比例为:粗材料组分 20%‑40%细材料组分 20%‑40% 底泥组分 40%各组分之和为100%;所述的粗材料组分为钢渣、火山渣、炉灰渣、砾石其中的一种或几种,以任意重量比例混合;所述的细材料组分为珍珠岩、沸石、蛭石、火山灰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可以以任意重量比例混合;所述的细材料组分直径小于5 mm,粗材料组分直径大于10 m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师范大学,未经东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727843.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放射科取片器
- 下一篇:一种道路标记清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