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蜗杆磨削烧伤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34725.9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0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汤成明;方志红;陈金山;林秀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台玖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平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2 | 代理人: | 翟中平;王俊城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蜗杆磨削烧伤检测检测方法,包括PLC控制器,多个检测池排成两排且位于检测池框架内,检测池框架的前后顶梁面为导轨,步进电机驱动位于导轨上的驱动轴且步进电机信号输出端通过数据线接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驱动轴两端分别装有导轮且带动导轮沿导轨前后移动,升降运动气缸末端与套在驱动轴上的轴承座壳连接且升降气缸信号输出端通过数据线接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升降运动气缸中的活塞杆通过工件夹与蜗杆连接且带动蜗杆上降或上升,前后运动气缸通过轴套水平位于轴套下方且前气运动气缸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数据线接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前后运动气缸中的活塞杆端部与升降气缸壳连接且带动升降气缸横向运动。 | ||
搜索关键词: | 蜗杆 磨削 烧伤 检测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蜗杆磨削烧伤检测方法,其特征是:第一步:1至9个检测池(6)排成两排且位于检测池框架内,检测池框架的前后顶梁面为导轨(7),步进电机(1)驱动位于导轨(7)上的驱动轴且步进电机(1)信号输出端通过数据线接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驱动轴两端分别装有导轮且带动导轮沿导轨(7)前后移动,升降运动气缸(3)末端与套在驱动轴上的轴承座壳连接且升降运动气缸(3)信号输出端通过数据线接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升降运动气缸(3)中的活塞杆通过工件夹与蜗杆(5)连接且带动蜗杆(5)上降或上升,前后运动气缸(11)通过轴套水平位于轴套下方且前气运动气缸(11)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数据线接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前后运动气缸(11)中的活塞杆端部与升降运动气缸(3)壳连接且带动升降运动气缸(3)横向运动,每排检测池口所对的导轨(7)上均设有触点开关(8)且触点开关(8)信号输出端通过数据线接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第二步:(1)第一检测池内加入浓度为4‑5%的碱性去油脂剂,温度》50℃,PH值>10,时间>15分钟,目的去油脂;(2)第二检测池内加入浓度为4‑6%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温度25±0.5℃,PH值10‑11.5,时间>3分钟,目的去油脂;(3)第三检测池内加入浓度为2‑4%的硝酸水溶液,温度室温,PH值<7,时间5‑8 秒,目的腐蚀;(4)第四检测池内加入浓度为4‑6%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温度室温,PH值11‑12.5,时间5 秒,目的去酸;(5)第五检测池内加入浓度为2‑4%的盐酸水溶液,温度室温,PH值<7,时间30‑60秒,目的脱色;(6)第六检测池内加入浓度为4‑6%的氢氧化钠溶液,温度室温,PH值11‑12.5,时间5秒,目的去酸;(7)第七检测池内加入浓度为4‑6%的碳酸钠水溶液,温度室温,PH值10‑11.5,时间3分钟,目的中和酸;(8)第八检测池内加入浓度为4‑6%的碳酸钠水溶液,温度室温,PH值10‑11.5,时间5 秒,目的去碱;(9)第九检测池内加入防锈油,温度室温,1‑3分钟,目的防锈;第三步:将蜗杆夹到工件夹上,在第一检测池热去脂、在第二检测池冷冲洗、在第三检测池酸蚀、在第四检测池冷冲洗、在第五检测池酸蚀、在第六检测池冷洗、在第七检测池中和、在第八检测池冷洗后,用吹风机吹干后,进入第九检测池浸油后取出蜗杆: A类:无磨削烧伤,工件表面呈现均匀的灰色;B类 :轻微烧伤,磨削烧伤不连续,较窄的浅色显示;D类 :较重的磨削烧伤,磨削烧伤连续较宽的深色显示;E类 :重新硬化,重新硬化的区域为白斑,周围是黑色的D级区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台玖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台玖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734725.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板带长度重量在线测量装置
- 下一篇:小功率IGBT驱动互锁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