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触控电路及其单元和触控显示面板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54673.1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10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张盛东;廖聪维;胡治晋;李君梅;李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81 | 代理人: | 郭燕,彭愿洁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适于in‑cell类型触控技术的触控电路单元,包括感应晶体管,复位晶体管和读出晶体管。首先由复位晶体管响应第一脉冲信号对触控电路单元进行复位,而后由感应晶体管感应外界的不可见光的触控动作,最后通过读出晶体管输出感应信息。该触控电路单元对强度较小的不可见光线就能够产生较大幅度的电流或者电压信号到外围电路中,且具有较强的抗噪声能力。同时,还公开了一种分布在像素电路矩阵中的触控电路,以及基于该触控电路设计的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路 及其 单元 显示 面板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触控电路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脉冲信号输入端,用于输入第一脉冲信号(VI1);第二脉冲信号输入端,用于输入第二脉冲信号(VI2);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触控信息电压(VO);感应电压节点(P);用于串联在高电平端和低电平端的感应支路;所述感应支路包括:感应晶体管(T1)和复位晶体管(T3);所述感应晶体管(T1)以二极管连接形式与所述复位晶体管(T3)的第一极和第二极串联形成所述感应支路;所述感应电压节点(P)位于所述感应晶体管(T1)和所述复位晶体管(T3)之间;所述复位晶体管(T3)的控制极耦合至所述第一脉冲信号输入端,用于输入第一脉冲信号(VI1);读出晶体管(T2),所述读出晶体管(T2)的控制极耦合至所述感应电压节点(P);第一极耦合至所述第二脉冲信号输入端,用于输入第二脉冲信号(VI2);第二极耦合至所述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触控信息电压(VO);在复位阶段,所述感应电压节点(P)在所述复位晶体管(T3)响应第一脉冲信号(VI1)导通的情况下复位;在感应阶段,所述信号输出端输出触控信息电压(VO),所述触控信息电压(VO)为触控电路单元在所述感应晶体管(T1)感应不可见光触控信息时所产生的电压;所述第一脉冲信号(VI1)高电平到来时间早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VI2)高电平到来时间;其中,所述感应晶体管(T1)的第一极用于耦合在所述高电平端,控制极和第二极耦合在所述感应电压节点(P),所述复位晶体管(T3)的第一极耦合在所述感应电压节点(P),第二极用于耦合在所述低电平端;或者,所述复位晶体管(T3)的第一极用于耦合在所述高电平端,第二极耦合在所述感应电压节点(P),所述感应晶体管(T1)的第一极耦合在所述感应电压节点(P),控制极和第二极用于耦合在所述低电平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经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754673.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识别控制器上或接头用的传感器或致动器类型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五金包装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