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承检测机送检整理箱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52848.4 | 申请日: | 2013-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7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李万红;李向红;李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万红 |
主分类号: | B07C5/02 | 分类号: | B07C5/02;B07C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10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联丰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生产领域,特别是轴承检测机送检整理箱。所述的轴承检测机送检整理箱,包括,透明防护罩(1)、待检槽(2)、待检槽侧墙(3)、待检轴承(4)、送检辢轮(5)、送检气缸推杆(6)、送检辢轮电机(7)、送检气缸(8)、引导棱(9)、送检斜道(10)、弧形斜滑槽(11)及斜滑槽侧墙(12)及送检整理箱(13);现有检测是以人工填料、人工视觉及听觉来判别产品质量的,难免造成因人而异的误差;轴承检测机送检整理箱,具有自动排序待检轴承及推入待检轴承和推出已检轴承的功能,采用送检整理箱后的全自动轴承检测机,对操作工人的要求相对宽松,机操作人员的工作只是上料和下料的简单劳动,一个稍经培训的工人可轻松管理十台轴承检测机,可谓以一当十,大幅节省人力资源、减轻工资开资和生产成本。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检测 送检 整理 | ||
【主权项】:
轴承检测机送检整理箱,是全自动轴承检测分级机的部件之一;所述的全自动轴承检测分级机,包括,检测系统(01) 、控制系统(02) 、分级系统(03)、送检整理系统(04) 及动力系统(05);所述的检测系统(01),包括,检测仪(25)、探测头支承(27)、活动探测头(26)、主检轴机电箱(28)、主检轴(29)、斜导块(30) 、斜导块孔(32)、机械手(40) 及带套间歇转轴(41);所述的控制系统(02) ,包括,PLC总控箱(19)及所述检测仪(25);所述的分级系统(03),包括,分级盘(22)、等级槽(23)、分级气动开关组(24)、 出检导口(31)、分级斜道(39)及进检导口(42);所述的送检整理系统(04) ,包括,透明防护罩(1)、待检槽(2)、待检槽侧墙(3)、待检轴承(4)、送检辢轮(5)、送检气缸推杆(6)、送检辢轮电机(7)、送检气缸(8)、引导棱(9)、送检斜道(10)、弧形斜滑槽(11)、斜滑槽侧墙(12)及送检整理箱(13);所述的动力系统(05) ,包括,间歇旋转微电机(15)、翻面接近开关(16)、主传动轴(17)、主动气缸(18)、机械箱总成(20)、机箱(21)、所述主检轴机电箱(28)、所述主检轴(29)、翻面电机(33)、带簧开关轴(34)、活动平台(35)、导杆(36)及活动翻面电机座(38);所述的送检整理系统(04)的核心部件是轴承检测机送检整理箱;所述的送检整理箱(13),位于全自动轴承检测分级机的一侧的机械箱总成(20)的总成悬臂(14)上;所述的送检整理箱(13)的底部,设有待检槽(2)、送检辢轮(5)、送检斜道(10)、弧形斜滑槽(11) ;所述的待检槽(2),由前后两道的待检槽侧墙(3)所形成,位于送检整理箱(13)后壁的右侧;所述的待检槽(2)的前端,与弧形斜滑槽(11)的尾部相连;所述的待检槽(2)的后端,与检测系统(01)中的进检导口(42)相对准;所述的待检槽(2)中,已经整理的待检轴承(4)列队于其中;所述的弧形斜滑槽(11),是呈弧形的、首尾有高度差的斜槽;所述的弧形斜滑槽(11),由左右的斜滑槽侧墙(12)及斜滑槽底所组成;所述的弧形斜滑槽(11)的头部与送检斜道(10)的头部,呈90度角相交于送检整理箱(13)正前壁的左角位置上;所述的送检斜道(10)的一侧,由送检整理箱(13)的前壁充当,送检斜道(10)的另一侧,设有引导棱(9),送检斜道(10)的起始点,位于送检辢轮(5) 与送检整理箱(13)前右角之间位置上;所述的引导棱(9),呈矮墙状,引导棱(9)的高端,留有一个略大于轴承直径的缺口,以解除送检辢轮电机(7)咬死现象的发生;所述的送检辢轮电机(7),位于送检整理箱(13)底部背面的右前侧;所述的送检辢轮(5)上,设有呈90度角分布的辢刺;所述的送检整理箱(13)的后侧,设有送检气缸(8);所述的送检气缸(8)中的送检气缸推杆(6),把待检轴承(4)送入机械手(40)检测的同时,推出已经检测的轴承,进入分级程序;所述的送检整理箱(13)上方,设有透明防护罩(1);所述的送检气缸(8)及送检辢轮电机(7),均受控于控制系统(02)中PLC总控箱(19) ,实现程控运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万红,未经李万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20252848.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