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后双轮电动推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5153.6 | 申请日: | 201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42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国;严扬;张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六零九零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5/027 | 分类号: | B62K5/027;B62K25/04;B62M7/1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曹焕元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高新区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双轮电动推动系统,其要点是:包括主支撑架、调节臂、后扭臂、2个减震复位装置、左后轮、右后轮、电池组件、控制系统和刹车组件。调节臂包括支撑轴。支撑轴包括从前向后依次设置的连接段和倾斜段。连接段和倾斜段之间的夹角β为120度至160度。支撑轴前部与主支撑架的下部转动连接。后扭臂中部与调节臂的倾斜段转动连接,且以倾斜段的轴线为转动轴线。2个减震复位装置以经过主支撑架的支撑臂中心的沿前后向铅垂设置的平面左右对称设置。左后轮和右后轮分别转动连接在后扭臂的左右两侧上。调节臂的支撑轴的倾斜段垂直于2个减震复位装置所在的平面。2个减震复位装置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γ为30度至60度。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轮 电动 推动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后双轮电动推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撑架(1)、调节臂(2)、后扭臂(3)、减震复位装置(4)、左后轮(51)、右后轮(52)、电池组件(8)、控制系统和刹车组件,由控制系统控制左后轮(51)和右后轮(52)的相应的转速,由刹车组件对左后轮(51)和右后轮(52)进行相应的制动控制;主支撑架(1)包括支撑臂(11),支撑臂(11)呈前低后高倾斜设置;调节臂(2)包括支撑轴(22);支撑轴(22)包括从前向后依次设置的连接段(22‑1)和倾斜段(22‑2),连接段(22‑1)基本呈水平设置,倾斜段(21‑2)基本呈前低后高设置;连接段(22‑1)和倾斜段(22‑2)之间的夹角β为120度至160度;支撑轴(22)前部与主支撑架(1)的支撑臂(11)下部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沿左右向设置;后扭臂(3)中部与调节臂(2)的倾斜段(22‑2)转动连接,且以倾斜段(22‑2)的轴线为转动轴线;减震复位装置(4)有2个,2个减震复位装置(4)以经过主支撑架(1)的支撑臂(11)中心的沿前后向铅垂设置的平面左右对称设置;位于左侧的减震复位装置(4)由其上端转动固定连接在支撑架(1)的上部上,下端转动固定连接在后扭臂(3)的左侧中部上;位于右侧的减震复位装置(4)由其上端转动固定连接在支撑架(1)的上部上,下端转动固定连接在后扭臂(3)的右侧中部上;左后轮(51)和右后轮(52)分别转动连接在后扭臂(3)的左右两侧上;电池组件(8)设置在后扭臂(3)上,且位于左后轮(51)和右后轮(52)之间;调节臂(2)的支撑轴(21)的倾斜段(21‑2)垂直于2个减震复位装置(4)所在的平面;2个减震复位装置(4)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γ为30度至60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六零九零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六零九零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20285153.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人机可收放式起落架
- 下一篇:四轮多功能摩托车的货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