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弹性基础的内外双转子故障模拟实验台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5732.X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48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杨涛;王坤;占成伟;黄树红;李建兰;贺国强;高伟;李志鹏;刘军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5/00 | 分类号: | G01M1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黄瑞棠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弹性基础的内外双转子故障模拟实验台,涉及航空发动机实验装置。本实验台的结构主要是:在外转轴内设置有内转轴,两者中心轴线重合,通过中介支承结构机械耦合;在内转子驱动电机机座上设置有内转子驱动电机,内转子驱动电机通过主联轴器和内转轴连接,套在内转轴上的内转子左轮盘、内转子左支承结构、内转子右轮盘和内转子右支承结构沿中心轴线依次连接;套在外转轴上的外转子左支承结构、外转子左轮盘和外转子右轮盘沿中心轴线依次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可调刚度的弹性支承,可实验支承刚度对双转子动力特性的影响;可以模拟航空发动机双转子质量不平衡、转子碰摩和支座松动等机械故障。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弹性 基础 内外 转子 故障 模拟 实验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弹性基础的内外双转子故障模拟实验台,其特征在于:在外转轴(09)内设置有内转轴(05),两者中心轴线重合,通过中介支承结构(12)机械耦合;在弹性基础(00)的上面设置有底座(01);在底座(01)上的中间,从左至右,分别设置有内转子驱动电机机座(02)、内转子左支承结构(07))、外转子左支承结构(08)和内转子右支承结构(14),分别通过紧固螺栓和底座(01)连接;在内转子驱动电机机座(02)上设置有内转子驱动电机(03),内转子驱动电机(03)通过主联轴器(04)和内转轴(05)连接,套在内转轴(05)上的内转子左轮盘(06)、内转子左支承结构(07)、内转子右轮盘(13)和内转子右支承结构(14)沿中心轴线依次连接;套在外转轴(09)上的外转子左支承结构(08)、外转子左轮盘(10)和外转子右轮盘(11)沿中心轴线依次连接;在底座(01)的前面,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前外转子驱动电机机座(22‑)、前一支承结构(16‑1)和前二支承结构(16‑2),在前外转子驱动电机机座(22‑1)上设置有前外转子驱动电机(15‑1),前外转子驱动电机(15‑1)、前联轴器(21‑1)、前一支承结构(16‑1)、前皮带轮(17‑1)和前二支承结构(16‑2)沿前轴线依次连接;在底座(01)的后面,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后外转子驱动电机机座(22‑2)、后一支承结构(16‑3)和后二支承结构(16‑4),在后外转子驱动电机机座(22‑2)上设置有后外转子驱动电机(15‑2),后外转子驱动电机(15‑2)、后联轴器(21‑2)、后一支承结构(16‑3)、后一皮带轮(17‑2)、后二皮带轮(17‑3)和后二支承结构(16‑4)沿后轴线依次连接;外转轴(09)由设置在前轴线和后轴线上的前皮带轮(17‑1)、后一皮带轮(17‑2)、后二皮带轮(17‑3)分别通过前皮带(18‑1)、后一皮带(18‑2)和后二皮带(18‑3)驱动;前激振器(19‑1)安装于底座(01)的前端,垂直于中心轴线,右激振器(19‑2)安装于底座(01)的右端,平行于中心轴线;碰摩装置(20)安装在待测轮盘位置,使碰摩内环(20‑3)包围在待测轮盘的外周,在碰摩装置(20)的碰摩外环(20‑2)上呈90°安装两个压电式速度传感器(B);在内转轴(05)和外转轴(09)附近各安装一个电涡流位移传感器(A)。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20685732.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