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用型地源吸收式热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1731.8 | 申请日: | 2013-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7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先庭;吴伟;游田;石文星;王宝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29/00 | 分类号: | F25B29/00;F25B15/02;F25B41/04;F25B4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邸更岩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三用型地源吸收式热泵系统,该系统包括吸收式热泵、地埋管、生活热水箱、板式换热器、切换泵及多个阀门。将基于燃料燃烧的供热系统与地源吸收式热泵结合,并增设了热回收环路和切换装置,提供冬季采暖、夏季空调和全年生活热水。根据不同季节、不同需求的负荷特征,通过切换能实现多种不同的运行模式。在夏季制冷的同时回收吸收器排热和(或)冷凝器排热用于制取生活热水。相比于电热泵,吸收式热泵制热时从土壤取热较少量、制冷时向土壤排热较大,而全年生活热水的需求能进一步增加取热量,夏季热回收能进一步减少排热量,故能有效缩小全年热不平衡率。本实用新型既可以提高传统系统的一次能源效率,又能长年维持稳定可靠的供热空调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用型 吸收 式热泵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三用型地源吸收式热泵系统,包括吸收式热泵(1)、地埋管(12)、采暖空调用户(14)和生活热水箱(34);所述吸收式热泵(1)包含发生器(4)、吸收器(8)、冷凝器(9)、蒸发器(11)、溶液热交换器(5)、溶液泵(6)、第一节流阀(7)和第二节流阀(10);所述发生器(4)的溶液出口依次与溶液热交换器(5)的热端、第一节流阀(7)和吸收器(8)溶液入口相连;所述吸收器(8)溶液出口依次与溶液泵(6)、溶液热交换器(5)的冷端和发生器(4)的溶液入口相连;所述发生器(4)的蒸汽出口依次与冷凝器(9)、第二节流阀(10)、蒸发器(11)和吸收器(8)的蒸汽入口相连;所述地埋管(12)出口经过地埋管泵(13)后分为地源侧制冷回路和地源侧制热回路,地源侧制冷回路依次连接第六阀门(21)、冷凝器(9)、第九阀门(24)和第五阀门(20)回到地埋管(12),地源侧制热回路依次连接第三阀门(18)、蒸发器(11)和第二阀门(17)回到地埋管(12);所述采暖空调用户(14)出口经过用户泵(15)后分为用户侧制冷回路和用户侧制热回路,用户侧制冷回路依次连接第四阀门(19)、蒸发器(11)和第一阀门(16)后回到采暖空调用户(14),用户侧制热回路依次连接第八阀门(23)、冷凝器(9)、第九阀门(24)和第七阀门(22)后回到采暖空调用户(14);所述生活热水箱(34)出口依次连接第十四阀门(32)、生活热水泵(31)、吸收器(8)和第十五阀门(35)后回到生活热水箱(34),构成生活热水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用型地源吸收式热泵系统还包括板式换热器(27)、切换泵(28)、第十阀门(25)、第十一阀门(26)、第十二阀门(29)和第十三阀门(30);所述板式换热器(27)的冷凝器侧出口经过切换泵(28)后分为采暖串联支路和生活热水串联支路,生活热水串联支路依次连接第十阀门(25)、冷凝器(9)和板式换热器(27)的冷凝器侧入口,采暖串联支路通过第十一阀门(26)与第九阀门(24)的出口相连;所述板式换热器(27)的吸收器侧出口与生活热水泵(31)入口相连;所述板式换热器(27)的吸收器侧入口通过第十三阀门(30)与吸收器(8)出口相连,构成全采暖支路,并通过第十二阀门(29)与生活热水箱(34)出口相连,构成全生活热水支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20711731.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于水源热泵的恒压回灌系统
- 下一篇:一种建筑一体化/构件化集热器阵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