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瑞巴派特前药、其制备方法及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34373.4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620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9 |
发明(设计)人: | 曹义焕;崔承柱;李成宇;申熙钟;权镐晳;李在雄;周定垀;金铉泰;宋祐宪;尹种培;朴起锡;朴昊俊;南昊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进制药株式会社;AS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15/227 | 分类号: | C07D215/227;C07D413/12;A61K31/4704;A61P1/04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32230 | 代理人: | 徐蓓 |
地址: | 韩国首尔特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瑞巴派特前药、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所述新型瑞巴派特前药作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所述瑞巴派特前药与瑞巴派特本身相比在吸收率上提高25倍,并且可应用于预防或治疗胃溃疡、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干眼病、癌症、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或肥胖症。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瑞巴派特前药 制备 方法 用途 | ||
【主权项】:
一种化合物,选自由以下化学式I表示的化合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异构体:[化学式I]其中所述化合物选自: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酸2‑甲基硫烷基乙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酸2‑甲氨基乙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酸2‑二甲氨基乙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酸2‑二甲氨基‑1‑甲基‑乙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酸2‑二乙氨基乙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酸2‑(甲基苯基氨基)乙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酸2‑(苯并噁唑‑2‑基甲氨基)乙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酸环甲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酸3‑甲基氧杂环丁‑3‑基甲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酸2‑吡咯烷‑1‑基‑乙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酸[1,3]二氧戊环‑2‑基甲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酸2‑哌啶‑1‑基乙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酸2‑吗啉‑4‑基乙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酸3‑吗啉‑4‑基丙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酸6‑吗啉‑4‑基己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酸(4‑甲基哌嗪‑1‑基)甲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酸2‑氮杂环庚‑1‑基乙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酸4‑吗啉‑4‑基‑顺‑丁‑2‑烯基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酸2‑吡咯‑1‑基乙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酸2‑咪唑‑1‑基乙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酸5‑环丙基‑2‑甲基‑2H‑吡唑‑3‑基甲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酸2‑甲基噻唑‑4‑基甲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酸嘧啶‑4‑基甲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酸2‑(1‑甲基‑1H‑吲哚‑3‑基)乙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酸苯并噻唑‑2‑基甲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酸2‑(4‑甲基哌嗪‑1‑基)‑2‑氧代乙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酸1‑(4‑甲基哌嗪‑1‑羰基)丙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酸(甲氧基甲氨基甲酰基)甲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酸2‑乙氧基羰基乙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酸2‑吗啉‑4‑基‑乙氧基羰基甲酯;2‑[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酰基氧基]丁酸2‑吗啉‑4‑基乙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酸环己基氧基羰氧基甲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酸2‑吗啉‑4‑基‑乙氧基羰氧基甲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酸2‑脲基乙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硫代丙酸S‑乙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硫代丙酸S‑(2‑二甲氨基)乙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硫代丙酸S‑(2‑二乙氨基)乙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硫代丙酸S‑甲氧基甲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硫代丙酸S‑(2‑氧代丁基)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硫代丙酸S‑(2‑吡咯烷‑1‑基)乙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酸S‑(2‑吗啉‑4‑基)乙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硫代丙酸S‑(2‑[1,3]‑二氧己环‑2‑基)乙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硫代丙酸S‑(2‑氮杂环庚‑1‑基)乙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硫代丙酸S‑(5‑甲基‑2‑氧代‑[1,3]二氧杂环戊烯‑4‑基)甲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硫代丙酸S‑苯乙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硫代丙酸S‑(4‑氟代苄基)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硫代丙酸S‑(4‑甲氧基苄基)酯;2‑(4‑氯苯甲酰基氨基)‑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硫代丙酸S‑(3‑苯基烯丙基)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进制药株式会社;AS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三进制药株式会社;AS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80034373.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