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洋平台的潮流能与风能协同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00311.8 | 申请日: | 2014-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2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正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F03D9/00 | 分类号: | F03D9/00;F03D11/00;F03B13/00;F03B3/16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王树镛 |
地址: | 316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海洋平台的潮流能与风能协同发电装置,属于可再生资源发电装置结构领域,包括海洋平台、立柱、吊篮、控制室、发电机、风力传感器、吊绳和水流传感器,立柱固定在有矩形通孔的海洋平台上,吊篮通过吊绳吊装在立柱上,吊篮底部为潮流能发电装置由导流罩、导叶、桨叶和下转轴组成,吊篮上方为风能发电装置,下转轴圆周方向上装有桨叶,下转轴的上端与发电机相连,发电机上端为上转轴,上转轴输入端为风叶,立柱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装有风力传感器和水流传感器将测量数据传输到控制室内,控制室建造在海洋平台上。因此该装置解决了单一的海上风力发电装置或潮流能发电装置投资成本太大、发电量不稳定、发电间隔时间太长发电效果比较差的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洋 平台 潮流 风能 协同 发电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海洋平台的潮流能与风能协同发电装置,包括海洋平台(1)、立柱(2)、电机(3)、吊篮(4)、滑轮(5)、控制室(6)、导流罩(7)、底座(8)、发电机(9)、风叶(10)、变速装置(11)、安装横梁(12)、上转轴(13)、下转轴(14)、吊环(15)、风力传感器(16)、吊绳(17)、水流传感器(18)、导叶(19)和桨叶(20),其特征是:所述海洋平台(1)上设有矩形通孔,立柱(2)有四根固定在海洋平台(1)上,立柱(2)下端在海平面以下,立柱(2)顶部左右两侧分别安装了电机(3),电机(3)的转轴上绑有吊绳(17),吊绳(17)另一端绑定在吊环(15)上,吊环(15)在吊篮(4)的顶部两侧,吊篮(4)由Q235钢焊接而成钢结构,吊篮(4)前后四根支腿上装有滑轮(5),滑轮(5)卡在立柱(2)的U型槽内,吊篮(4)底部为潮流能发电装置,吊篮(4)中间为发电机(9),吊篮(4)上方为风能发电装置,导流罩(7)固定在吊篮(4)的底部,导流罩(7)为四周封闭中间贯通的钢结构,导流罩(7)设计成两头大中间小的扩口结构,导流罩(7)进口和出口处均设有导叶(19),导叶(19)夹装在导流罩(7)上板和下板之间,下转轴(14)在导流罩(7)里面部分圆周方向上装有桨叶(20),下转轴(14)装在导流罩(7)正中间垂直方向上,下转轴(14)穿过导流罩(7)的上端与发电机(9)相连,下转轴(14)旋转时做切割磁场运动,发电机(9)安装在底座(8)上面,底座(8)焊接在导流罩(7)上表面,发电机(9)上端为上转轴(13),上转轴(13)输入端为变速装置(11),变速装置(11)通过安装横梁(12)架空在吊篮(4)内,安装横梁(12)为Q235钢材料,变速装置(11)输入端为风叶(10),上转轴(13)在发电机(9)内做切割磁场运动,立柱(2)的最底端装有水流传感器(18),立柱(2)的最上端装有风力传感器(16),水流传感器(18)和风力传感器(16)通过信号线与控制室(6)相连,控制室(6)建造在海洋平台(1)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000311.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