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态重金属冷却自然循环池式反应堆堆内辅助加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13423.7 | 申请日: | 2014-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0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赵鹏程;陈钊;周光明;王桂梅;陈红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21C15/247 | 分类号: | G21C15/247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成金玉;贾玉忠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态重金属冷却自然循环池式反应堆堆内辅助加热系统。该系统由气体贮存罐、过滤器、气体加热器、风机、气体输入管、内层热隔板、外层热隔板、底部加热环、气体输出管、堆芯冷却剂入口挡板、管道固定钢板以及设备之间相连的管道和阀门组成。该系统实现了在液态金属冷却池式反应堆主容器内对液态金属进行辅助加热的功能,系统结构简单,启动方便,投入运行后可在反应堆处于低功率或停堆工况时依然能在主容器内建立液态重金属的大空间自然循环,确保液态重金属温度在熔点以上,有效提高反应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态 重金属 冷却 自然 循环 反应 堆堆 辅助 加热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液态重金属冷却自然循环池式反应堆堆内辅助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由气体贮存罐(1)、过滤器(2)、气体加热器(3)、风机(4)、气体输入管(5)、内层热隔板(6)、外层热隔板(7)、底部加热环(8)、气体输出管(9)、堆芯冷却剂入口挡板(10)、管道固定钢板(11)以及上述各部件之间相连的管道和阀门组成;其中内层热隔板(6)和外层热隔板(7)均由上部竖直段、中部水平段、下部竖直段组成,内层热隔板(6)和外层热隔板(7)彼此之间留有间隙,形成热隔板间隙(12),外层热隔板(7)上部竖直段紧贴主容器(13)的内壁面,内层热隔板(6)的下部竖直段与堆芯径向间隔15~20cm,内层热隔板(6)和外层热隔板(7)的上端悬挂在堆顶盖(14)上,下端连接堆芯冷却剂入口挡板(10)并与堆芯(15)相连;在热隔板间隙(12)的上部竖直段、中部水平段和下部竖直段均设置有管道固定钢板(11),管道固定钢板(11)连接内层热隔板(6)和外层热隔板(7),在管道固定钢板(11)、堆顶盖(14)和堆芯冷却剂入口挡板(10)上开有气体输入管(5)、气体输出管(9)的通过小孔;气体贮存罐(1)与过滤器(2)相连后再连接气体加热器(3),气体加热器(3)再通过风机(4)与气体输入管(5)一端相连接,气体输入管(5)通过堆顶盖(14)的开孔后的进入热隔板间隙(12)内,气体输入管(5)穿过热隔板间隙(12)、管道固定钢板(11)开孔和堆芯冷却剂入口挡板(10)上的开孔后,与底部加热环(8)的一端相连,底部加热环(8)位于堆芯(15)正下方,底部加热环(8)的另一端与气体输出管(9)连接,气体输出管(9)穿过堆芯冷却剂入口挡板(10)上的开孔、热隔板间隙(12)、管道固定钢板(11)开孔和堆顶盖(14)上的开孔后,再通过相应的阀门和管道与气体贮存罐(1)相连,从而建立气体的闭式循环空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013423.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