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紧凑耦合的惯性管型高频U型脉冲管制冷机及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20979.9 | 申请日: | 2014-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1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党海政;周炳露;宋宇尧;张雷;谭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5B9/14 | 分类号: | F25B9/14;B23P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郭英 |
地址: | 20008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紧凑耦合的惯性管型高频U型脉冲管制冷机及制造方法,由主基座、次基座、压缩机异形基座、对置式直线压缩机主构件、压缩机左外壳、压缩机右外壳、压缩机连管、主换热器、次换热器、蓄冷器、脉冲管、冷端换热器、真空罩、脉冲管连管、惯性管、气库以及保护罩组成。该发明可以充分发挥U型脉冲管制冷机、惯性管调相装置以及直线压缩机的结构特点,实现整体系统的紧凑性和高可靠,对U型脉冲管制冷机在航空航天等特殊领域的实用化具有重要意义。 | ||
搜索关键词: | 紧凑 耦合 惯性 高频 脉冲 制冷机 制造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紧凑耦合的惯性管型高频U型脉冲管制冷机,包括主基座(1)、次基座(2)、压缩机异形基座(3)、对置式直线压缩机主构件(4)、压缩机左外壳(5)、压缩机右外壳(6)、压缩机连管(7)、主换热器(8)、次换热器(9)、蓄冷器(10)、脉冲管(11)、冷端换热器(12)、真空罩(13)、脉冲管连管(14)、惯性管(15)、气库(16)以及保护罩(1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基座(1)作为整个结构的总支撑基座;所述的次基座(2)的下端加工出次基座下端面(18),并支撑于主基座上端面(19)之上,次基座(2)的上端分别加工出次基座左上支撑弧面(20)及次基座右上支撑弧面(21),分别支撑于压缩机左外壳(5)及保护罩(17)的外壳面下侧;所述的压缩机异形基座(3)、对置式直线压缩机主构件(4)、压缩机左外壳(5)、及压缩机右外壳(6)构成一台对置式直线压缩机;该压缩机采用双活塞对置式结构,左右两部分沿中心轴线(36)完全对称;在压缩机异形基座(3)上部中央垂直开通压缩机出气孔(22),通过压缩机出气孔(22)实现对置式直线压缩机的压缩腔(23)和压缩机连管(7)之间的连通;在压缩机异形基座(3)的上侧加工出一个压缩机上支撑台(24),压缩机上支撑台(24)通过支撑台平面(25)对主换热器(8)进行垂直支撑,同时作为U型脉冲管制冷机热端的主散热结构,在压缩机上支撑台(24)上加工出上支撑台贯穿孔(47);压缩机左外壳(5)的开口端与压缩机异形基座(3)的基座左下侧面(26)密封焊接,压缩机右外壳(6)的开口端与压缩机异形基座(3)的基座右下侧面(27)密封焊接;次换热器(9)从下部同心地插入主换热器(8)之内并焊接连接;压缩机连管(7)的一端与压缩机出气孔(22)连接,另一端与次换热器(9)连接,并通过次换热器(9)内的蓄冷器端漏斗形孔道(28)与蓄冷器(10)连通;蓄冷器(10)和脉冲管(11)平行布置;蓄冷器(10)和脉冲管(11)的上端平行地分别插入冷端换热器(12)的蓄冷器端凸台(39)和脉冲管端凸台(40)并焊接连接,下端平行地分别插入主换热器(8)内并焊接连接;脉冲管连管(14)的一端与次换热器(9)连接,并通过次换热器(9)内的脉冲管端漏斗形孔道(29)与脉冲管(11)连通,脉冲管连管(14)的另一端穿过主换热器(8)下部的右贯通槽(40)引出,然后再穿过上支撑台贯穿孔(47),与惯性管进口(30)连通;惯性管(15)紧密盘绕于压缩机右外壳(6)之上,惯性管出口(31)与气库进气口(32)连接;气库(16)为一内环直径略大于压缩机右外壳(6)外径的中空密闭容积,气库内环面(33)紧扣在压缩机右外壳(6)之上;工作气体在由压缩机异形基座(3)、对置式直线压缩机主构件(4)、压缩机左外壳(5)、压缩机右外壳(6)、压缩机连管(7)、主换热器(8)、次换热器(9)、蓄冷器(10)、脉冲管(11)、冷端换热器(12)、脉冲管连管(14)、惯性管(15)以及气库(16)组成的密闭空间内往复振荡;保护罩(17)为一端封闭的罩壳,其开口端与压缩机异形基座(3)的右上侧面(34)密封焊接,将惯性管(15)、气库(16)以及压缩机右外壳(6)罩于其中,从而共同形成一种紧凑耦合的惯性管型U型脉冲管制冷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020979.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