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在低温下对分置式杜瓦焊缝加压检漏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21015.6 | 申请日: | 2014-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9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张珏颖;王小坤;沈一璋;曾智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3/20 | 分类号: | G01M3/2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郭英 |
地址: | 20008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在低温下对分置式杜瓦焊缝加压检漏的装置,它适用于检查分置式杜瓦冷平台与芯柱之间焊缝的焊接质量。本发明的检漏装置包括冷指、盖帽、直角铜管、冷帽、弹簧、冷链座、螺母、螺栓、O型圈、铜管、充气接头、充气活塞。将已装配好冷链座、弹簧、冷帽的冷指插入焊好冷平台的芯柱内,弹簧被压缩产生弹力,将冷帽顶在冷平台上。将抽好真空的检漏装置接入氦质谱检漏仪,向冷指内倒入液氮,使冷平台通过冷链座与冷帽冷到所需的温度。当液氮快蒸发完毕时,冲入氦气至冷指与芯柱形成的密闭腔体中,观察漏率。本发明可模拟分置式红外探测器组件杜瓦的工作状态,预先检测出分置式红外探测器组件杜瓦是否会发生“冷漏”现象。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低温 分置式杜瓦 焊缝 加压 检漏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用于在低温下对分置式杜瓦焊缝加压检漏的装置,它包括冷指(1)、盖帽(3)、直角铜管(4)、冷帽(6)、弹簧(7)、冷链座(8)、螺母(9)、螺栓(10)、一号O型圈(11)、二号O型圈(12)及充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指(1)材料选用柯伐,冷指(1)的中心有一中心内孔(103),在冷指(1)的圆形底座上有4个均匀分布的通孔(102),并在靠近冷指(1)的中心内孔(103)处有一直径为2.5mm~3mm的小通孔(101),冷指(1)的底座外径为50mm~60mm,内径为9mm~9.5mm,厚度为3mm~4mm,通孔(103)处的外圆薄壁(104)的长度为60mm~70mm,壁厚为0.2mm~0.3mm;所述的盖帽(3)的材料选用不锈钢,其圆柱面外边有一圆形凸边(301),在圆形凸边(301)上有与冷指(1)上通孔(102)相同的4个均匀分布的通孔(302),在盖帽(3)的圆柱面外边的中部有一直径为Φ6的用于安装直角铜管(4)的通孔(303),在盖帽(3)的下端面中间有一条圆形凹槽(304),槽深为1mm~1.2mm,槽宽为2mm~2.2mm,盖帽(3)的高度为h+3mm,h为冷平台(5)与芯柱(2)焊接成一体的总高度;所述的直角铜管(4)的材料为无氧铜,其形状弯成L型,铜管的外径为6mm,长度为2(h+3);所述的冷帽(6)选用无氧铜材料,形状为圆柱形,在其中心有一个安放弹簧(7)的圆形盲孔(601),冷帽(6)的上表面(602)的平面度优于0.05mm,冷帽(6)的外径为10mm~11mm,高度为5mm~5.6mm,圆形盲孔(601)的直径为9mm~9.3mm,深度为4mm~4.5mm;所述的弹簧(7)采用碳素弹簧钢材料,它的两个圆柱端面的平行度优于0.05mm,由弹力公式:F=kx求的弹簧(7)的长度,其中,k为弹性系数,x为弹簧缩短的长度,F为需施加的压力;所述的冷链座(8)的材料为无氧铜,其形状如凸台,上凸台(801)的中心有一个放置弹簧(7)的圆形盲孔(802),圆形盲孔(802)的内径比弹簧(7)的外径大0.5mm~1mm,上凸台(801)的外径小于冷帽(6)的圆形盲孔(601)的内径0.02mm~0.06mm,冷链座(8)的下凸台(803)的中心有一个圆形盲孔(804),孔径大于冷指(1)的外圆薄壁(104),深度为2mm~2.2mm,下凸台(803)的外径与冷帽(6)的外径相同;所述的充气组件包括铜管(13)、充气接头(14)、充气活塞(15)和三号0型圈(16),其中,所述的铜管(13)的材料为无氧铜,其形状为阶梯轴状,即铜管(3)的上端与下端的外径小于其中部的外径0.5mm~0.6mm,上端(1301)与下端(1302)的外径为2.5mm~2.6mm,长度分别为3mm~4mm,铜管的总长为40mm~50mm;所述的充气接头(14)的材料为不锈钢,其形状为圆柱体,外圆柱面有一圆形凹槽(1403),圆柱内部有2个阶梯状的通孔,其中小孔(1401)的内径大于铜管(13)的上端(1302)的外径,大孔(1402)的内径为5mm~5.5mm,深度为8mm~8.5mm,充气接头(14)的外径为8mm~9mm,长度为10mm~11mm;所述的充气活塞(15)的材料为不锈钢,其形状如圆柱状,外圆柱面有2条圆形凹槽(1502、1503),槽深为1mm~1.2mm,槽宽为2mm~2.1mm,在充气活塞(15)的上端面开有一M3的螺纹孔(1501),孔深为4mm~4.5mm,充气活塞(15)的外径小于充气接头(14)的内孔(1402)的直径1mm~1.2mm,长度为16mm~16.2mm;铜管(13)和充气接头(14)通过钎焊的方式焊在一起,充气活塞(15)套有三号O型圈(16)并塞在充气接头(14)中,形成充气组件;冷指(1)和冷链座(8)通过钎焊的方式焊接成一体,充气组件的铜管(13)锡焊在冷指(1)上,将涂抹好导热硅脂的弹簧(7)放入冷链座(8)的圆形盲孔(802)内,再将内外表面涂好导热硅脂的冷帽(6)盖在冷链座(8)上,把冷指(1)插入芯柱(2)内,两者通过二号O型圈(12)密封,将焊好直角铜管(4)的盖帽(3)盖在芯柱(2)上,通过一号O型圈(11)密封,盖帽(3)的四个通孔(302)分别与芯柱(2)的四个通孔(201)、冷指(1)的四个通孔(106)相对应,最后将4个螺栓(10)及4个螺母(9)分别拧入相对应的四个通孔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021015.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