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伴随孔结构的新型气膜孔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25333.X | 申请日: | 2014-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0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陶智;郭文;吴宏;李育隆;苏云亮;呼艳丽;潘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01D5/18 | 分类号: | F01D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气膜冷却结构,包括主冷却孔、位于主气膜孔两侧的伴随冷却孔,其特征在于:在每一个主冷却孔两侧各有一个对称贯穿的伴随冷却孔。该新型气膜孔不但易于加工而且能获得远比常规气膜孔高得多的气膜冷却效率,是一种很有实用前景的气膜冷却孔型。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伴随 结构 新型 气膜孔 | ||
【主权项】:
一种适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气膜冷却结构,包括主冷却孔(1)、位于主气膜孔(1)两侧的伴随冷却孔(2),其主要特征是:在每一个主冷却孔(1)两侧各有一个伴随冷却孔(2),这两个伴随冷却孔(2)是对称的,且伴随冷却孔(2)为贯穿孔,并以一个主气膜孔(1)及其两侧对称的伴随气膜孔(2)为一个单元体(5),主气膜孔(1)和伴随气膜孔(2)均为圆柱形,主气膜孔(1)与平板的沿流向角度(α)范围为10°~50°,伴随气膜孔(2)的直径范围为主气膜孔(1)直径(D)的25%~100%,主气膜孔(1)与两侧伴随气膜孔(2)的间距(P1)的取值范围为0.2(D)~2(D),在进气一侧,主冷却孔(1)和两个伴随孔(2)的中心处于一条直线,出气一侧,伴随孔(2)的角度可以在流向和径向自由变动,伴随气膜孔(2)与主气膜孔(1)的径向角度(β)范围为5°~30°,伴随气膜孔(2)与平板沿流向的角度(α1)范围为10°~4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025333.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将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装置
- 下一篇: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喷射混凝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