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负载驱动的自动控制与手动控制的切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33801.8 | 申请日: | 2014-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7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宋慧新;雷强顺;金昊龙;马明;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刘东升 |
地址: | 10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负载驱动的自动控制与手动控制的切换装置,属于控制电路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自动/手动切换开关,实现对自动驱动电路与手动驱动电路的独立分开供电,通过利用单片机I/O端口采集自动/手动切换开关的状态,实现对自动驱动电路的断电,通过手动控制开关直接连接多个负载驱动电路的方式,实现手动模式下的手动控制功能。本发明使自动功能失效时,仍能通过手动功能,实现对负载的控制。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载 驱动 自动控制 手动 控制 切换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多负载驱动的自动控制与手动控制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手动切换开关、光电耦合器U1、上拉电阻R3、限流电阻R5、供电功率开关Q1、电解电容C2、保护二极管D1、下拉电阻R4、下拉电阻R1、滤波电容C1、限流电阻R2、限流电阻R6、供电功率开关Q2、负载驱动功率开关Q3、限流电阻R7、被控负载FZ1、保护二极管D3、电阻R8、电解电容C3、保护二极管D2、手动控制开关、光电耦合器U2、限流电阻R11、负载驱动功率开关Q4、保护二极管D4、电阻R12、负载驱动功率开关Q5、被控负载FZ2、保护二极管D5、电阻R14、限流电阻R13、下拉电阻R10、下拉电阻R9以及滤波电容C4;其中,自动/手动切换开关的一端与供电功率开关Q1的第三端、供电功率开关Q2的第三端、手动控制开关的一端分别相连;自动/手动切换开关的另一端与限流电阻R2的一端、光电耦合器U1的第一控制端分别连接;限流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单片机采样通道;光电耦合器U1的第二控制端与滤波电容C1、下拉电阻R1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一负载端与下拉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二负载端与上拉电阻R3、限流电阻R5的一端分别连接,限流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供电功率开关Q1的第一端,供电功率开关Q1的第二端分别与保护二极管D1、电解电容C2的一端连接,保护二极管D1的另一端与电解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解电容C2的一端与负载驱动功率开关Q4的第三端、负载驱动功率开关Q5的第三端分别连接;上拉电阻R3的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负载端连接;限流电阻R6的一端连接单片机I/O端口,另一端连接供电功率开关Q2的第一端;供电功率开关Q2的第二端分别连接保护二极管D2的一端、电解电容C3的一端以及负载驱动功率开关Q3的第三端;负载驱动功率开关Q3的第一端连接限流电阻R7的一端,限流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单片机I/O端口;负载驱动功率开关Q3的第二端分别连接被控负载FZ1、保护二极管D3以及电阻R8的一端;手动控制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U2的第一控制端,光电耦合器U2的第二控制端分别连接滤波电容C4和下拉电阻R9的一端,第一负载端连接下拉电阻R10、限流电阻R11和限流电阻R13的一端;限流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负载驱动功率开关Q4的第一端;负载驱动功率开关Q4的第二端分别连接被控负载FZ1、保护二极管D4以及电阻R12的一端;限流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负载驱动功率开关Q5的第一端,负载驱动功率开关Q5的第二端分别连接被控负载FZ2、保护二极管D5以及电阻R14的一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未经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033801.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摄影机的整合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RRAM的新型神经网络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