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蹦床冲击球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49799.3 | 申请日: | 2014-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6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吴兴华;马立修;孙亚灿;孙梦颜;曹立军;万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5/00 | 分类号: | G01M5/00;G01B11/03;G01B11/22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3 | 代理人: | 张雯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蹦床冲击球检测方法,属于蹦床检测技术领域。第一摄像机(2)与第二摄像机(3)连续采集冲击球(1)回弹后的图像,第三摄像机(6)连续采集蹦床(4)网面下陷深度的图像,对图像处理后计算待测点与图像中心的像素差值,并分别计算第一摄像机(2)、第二摄像机(3)与第三摄像机(6)采集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通过空间分辨率以及像素差值得到冲击球(1)回弹后的三维坐标以及蹦床(4)网面的下陷深度,得到冲击球(1)回弹的最高高度、最大水平偏移量以及蹦床(4)下陷的最深深度,完成一次检测,本发明不需要预先标定摄像机,对摄像机的性能和安装精度需求较低,具有检测方便、结果准确、检测效率高等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蹦床 击球 检测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蹦床冲击球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蹦床(4)、冲击球(1)、摄像机固定杆(5)、第一摄像机(2)、第二摄像机(3)和第三摄像机(6),摄像机固定杆(5)竖直固定在蹦床(4)右侧,并且位于冲击球(1)释放位置的水平右方向即X轴上,第一摄像机(2)、第二摄像机(3)与第三摄像机(6)高度可调的固定在摄像机固定杆(5)上,第一摄像机(2)、第二摄像机(3)与第三摄像机(6)的像素均为1280×960,帧频大于等于100Hz,快门速度小于等于1/500s,第一摄像机(2)与第二摄像机(3)连接有摄像机控制器;具体检测步骤如下:步骤1,调整三台摄像机的位置,使冲击球(1)回弹后最高点位于第一摄像机(2)与第二摄像机(3)之间,使蹦床(4)下陷的最深点位于第三摄像机(6)的拍摄视场角范围内;步骤2,从相同位置释放冲击球(1),冲击球(1)自由落体,摄像机控制器输出脉冲信号,控制第一摄像机(2)与第二摄像机(3)同时采集一副图像,第三摄像机(6)独立连续拍摄,将第一摄像机(2)、第二摄像机(3)和第三摄像机(6)拍摄的图像通过图像采集卡存入PC机;步骤3,将所拍摄的彩色图像转灰度图像;步骤4,将灰度图像转换为二值图像,像素值为0的像素代表图像的背景像素,像素值为1的像素代表冲击球(1)像素,分别计算第一摄像机(2)与第二摄像机(3)的图像中像素值为1的所有像素在竖向Y轴和纵向Z轴的坐标平均值,分别得到第一摄像机(2)与第二摄像机(3)拍摄图像中冲击球(1)的重心时间序列,选取Y轴坐标最大值的图像计算冲击球(1)重心相对于第一摄像机(2)图像中心点在Y轴的像素差值NUMY1以及在Z轴的像素差值NUMZ1,计算冲击球(1)重心相对于第二摄像机(3)图像中心点在Y轴的像素差值NUMY2;同时得到第三摄像机(6)的图像中蹦床(4)网面最低点的Y轴坐标时间序列,选取Y轴坐标最大值的图像计算蹦床(4)网面最低点相对于第三摄像机(6)图像中心点在Y轴的像素差值NUMY3;步骤5,利用公式①计算摄像机的空间分辨率C,第一摄像机(2)的空间分辨率为C1、第二摄像机(3)的空间分辨率为C2以及第三摄像机(6)的空间分辨率为C3,C= 2×X×tan/B ①其中X为摄像机与待采集图像点的X轴距离,α为摄像机的视场角,B为摄像机的竖向像素点数;步骤6,利用公式②~④计算冲击球(1)与第一摄像机(2)的高度差Y1,与第二摄像机(3)的高度差为Y2以及冲击球(1)的X轴坐标X1,Y1=C1×NUMY1=2×X1×tan×NUMY1 ②Y2= C2×NUMY2=2×X1×tan×NUMY2 ③Y1+Y2=ΔF ④其中为第一摄像机(2)的视场角,为第二摄像机(3)的视场角,为第一摄像机(2)的竖向像素点数,为第二摄像机(3)的竖向像素点数,ΔF为第一摄像机(2)与第二摄像机(3)的已知竖向间距,50mm≤ΔF≤200mm;步骤7,利用公式⑤计算冲击球(1)的纵向坐标Z1,Z1=C1×NUMZ1 ⑤;步骤8,得到冲击球(1)回弹高度F+Y2、横向偏移量X1-L以及纵向偏移量Z1,其中F为第二摄像机(3)与蹦床(4)网面的高度差,L为检测点与第一摄像机(2)的X轴距离;步骤9,利用公式⑥计算蹦床(4)网面相对第三摄像机(6)的陷入深度ΔHΔH=C3×NUMY3= 2×L×tan/×NUMY3 ⑥其中L为检测点与第三摄像机(6)的X轴距离,为第三摄像机(6)的视场角,为第三摄像机(6)的竖向像素点数;步骤10,计算蹦床(4)下陷深度H,H=H1+ΔH, H1为第三摄像机(6)与蹦床(4)网面的已知竖向距离,800mm≤H1≤1050mm;步骤11,冲击球(1)在相同位置释放三次,取平均值,完成一个点的检测;步骤12,重复步骤1~11,对蹦床(4)的其他三个点进行检测,完成对蹦床(4)的检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049799.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