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MAC地址匹配的智能变电站网络设备拓扑动态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74537.2 | 申请日: | 2014-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6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25 |
发明(设计)人: | 高磊;杨毅;卜强生;王小波;袁宇波;宋亮亮;郭雅娟;陈久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L29/12 | 分类号: | H04L29/12;H04L12/2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许婉静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MAC地址匹配的智能变电站网络设备拓扑动态识别方法通过解析智能变电站配置文件(SCD)获得智能电子设备(IED)的IP地址/IED的组播地址和IED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表,通过解析断面数据报文获得IED的IP地址/IED的组播地址和MAC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表;通过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获取交换机的MAC地址转发表;以MAC地址为外键匹配上述二维表生成交换机端口‑IED名称表,完成交换机与所连接IED的拓扑识别,并图形化显示。本发明方法在常规交换机网络拓扑搜索方法的基础上,实现了网络中IED设备拓扑的动态识别,有助于提高智能变电站网络运行管理水平。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mac 地址 匹配 智能 变电站 网络设备 拓扑 动态 识别 方法 | ||
【主权项】:
基于MAC地址匹配的智能变电站网络设备拓扑动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配置模块完成智能变电站网络拓扑动态识别的必要配置;2)通过智能变电站网络拓扑识别模块完成交换机与所连接智能电子设备的拓扑识别,具体包括如下步骤:2‑1)通过解析智能变电站系统配置描述文件获得智能电子设备的IP地址和智能电子设备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表,以及智能电子设备的组播地址和智能电子设备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表,并存储到相应的数据结构中,并将IP地址字段和组播地址字段作为对应关系表的主键;2‑2)通过报文捕获分析程序实时解析断面报文,生成智能电子设备的以太网端口MAC地址和智能电子设备的IP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表,以及智能电子设备的以太网端口MAC地址和智能电子设备的组播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表;2‑3)通过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从标准管理信息库MIB‑II中用dot1dTpFdbTable表的OID值来获取交换机的MAC地址转发表信息,也就是智能电子设备的以太网端口MAC地址和交换机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表;2‑4)以智能电子设备的IP地址为外键匹配所述步骤2‑2)生成的智能电子设备的以太网端口MAC地址和智能电子设备的IP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表,和所述步骤2‑1)生成的智能电子设备的IP地址和智能电子设备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表,得到智能电子设备的以太网端口MAC地址和智能电子设备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表;以智能电子设备的组播地址为外键匹配所述步骤2‑2)生成的智能电子设备的以太网端口MAC地址和智能电子设备的组播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表,和所述步骤2‑1)生成的智能电子设备的组播地址和智能电子设备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表,得到智能电子设备的以太网端口MAC地址和智能电子设备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表;将两种方式生成的智能电子设备的以太网端口MAC地址和智能电子设备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表合并成一个;然后以智能电子设备的以太网端口MAC地址为外键,匹配所述步骤2‑3)生成的智能电子设备的以太网端口MAC地址和交换机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表,和智能电子设备的以太网端口MAC地址和智能电子设备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表,得到交换机端口号和智能电子设备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表,完成交换机与所连接智能电子设备的拓扑识别;2‑5)通过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用LLDP‑MIB中lldpRemTable的OID值来获取交换机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邻居表,识别交换机之间的拓扑关系,结合所述步骤2‑4)实现的交换机与所接智能电子设备之间的拓扑识别,最终获得整个智能变电站网络的拓扑信息;3)通过可视化模块将所述步骤2‑5)获得的智能变电站网络的拓扑信息进行图形化显示;4)事件触发模块利用以太网交换机的Trap机制,实时监听交换机各端口状态变更事件,并依此判断是否触发智能变电站网络拓扑识别模块和可视化模块的执行,更新智能变电站网络拓扑结构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074537.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