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移动组合的潜流式人工湿地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82817.8 | 申请日: | 2014-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9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朱兆华;曹华英;徐国钢;刘英;陈晓蓉;董沁;周庆;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万信达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26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移动组合的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装置和方法,装置包括外网、内网、隔滤网、环扣和填料层,外网在最外面,紧贴外网设内网,紧贴内网设隔滤网,隔滤网内填装填料,外网顶部正中位置设环扣,在填料层的表面种植植物。该装置可并联的方式组成单处理池系统,也可以多个处理池串联组成多处理池系统,还可以事先批量生产,种好植物,驯化好微生物,待需要时,即刻安装,即刻显效。系统通过沉降、过滤、化学沉淀、吸附、分解、微生物代谢、植物代谢、植物根系吸收等多重作用,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具有不受场地限制,可模块化生产及组合式运行,可再生可拆换,管养维护方便,成本低廉等诸多优点,应用前景广阔。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组合 潜流 人工 湿地 装置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可移动组合的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装置及方法,其特征在于:(1)、处理装置包括外网(1)、内网(2)、隔滤网(3)、环扣(4)和填料层(6),其中:外网(1)在最外面,网孔径为(3~5)cm×(4~6)cm;紧贴外网(1)设孔径为(1~2)cm×(2~3)cm的内网(2),紧贴内网(2)设孔径为30~50目的隔滤网(3),隔滤网(3)内填装填料层(6),外网(1)顶部正中位置设环扣(4),在填料层(6)的表面种植植物(5)。(2)、填料层(6)采用以下任一种填料组合:①从上到下:以填料层(6)深度百分比计,天然土壤层30~40%、陶粒15~20%、炉渣15~20%、粗砂10~20%、砾石10~20%;②从上到下:天然土壤层30~40%、蛭石15~20%、炉渣15~20%、粗砂10~20%、砾石10~20%;③从上到下:天然土壤层30~40%、沸石15~20%、炉渣15~20%、粗砂10~20%、砾石10~20%;④从上到下:天然土壤层30~40%、海泡石15~20%、炉渣15~20%、粗砂10~20%、砾石10~20%。(3)、单元处理装置(15)顶部所种植植物(5)为芦苇、香蒲、菖蒲、灯芯草、美人蕉、香根草、蜘蛛草、风车草、水莎草、皇竹草、旱伞竹、野山姜、水葱、野茭草中的任何1~2种,较好的方式是,不同单元处理装置(15)种植不同的植物,组装时合理搭配。(4)、根据场地特点及项目需要,可采用单处理池系统,结构为:按水流方向依次设置入水池(7)、处理池(8)、出水池(9),入水池(7)底部设置入水口(10)通处理池(8)底部,处理池(8)靠近顶部处设溢流口(14)通出水池(9);处理池(8)内采用多个单元处理装置(15)相互靠近而形成并联组合关系,在处理池(8)的底部及单元处理装置(15)之间的缝隙设置微孔曝气管(11)并与池外的气泵(12)和电机(13)相连接。(5)、根据场地特点及项目需要,可设多个相互分离的处理池(8),并按水流方向串联在一起而形成多处理池系统,其中处理池(8)中的单元处理装置(15)之间仍为并联组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万信达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万信达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082817.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