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由落体动力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96501.4 | 申请日: | 2014-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6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郭文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文儒 |
主分类号: | G09B23/10 | 分类号: | G09B2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3599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自由落体动力机(简称自动机),是以重量物体在自动下落中所产生的冲击力为始动力,而研制的一种可自动运转的机械。本次申报专利的“自动机”共设四个“天臂”。由于每个“天臂”在从上限进入动力区后,自动展开,在从下限进入阻力区后,被动折叠,故使“自动机”成为始终保持偏重量状态,迫使“自动机”只能顺时针转动。随着主机的转动,另一个“天臂”又随之下落并展开,在接下来的130度的自动下转运动中,拉动整机运转。四个“天臂”循环接替的自动下落、和被动折叠中,持续地为“自动机”带来新的动力。为了使“自动机”能产生更大的动力,以带动发电机发电,设计引入了用小外力,去瞬间推碰“推碰杆”的技术方案,可起到以四两换千斤的效果。 | ||
搜索关键词: | 自由落体 动力机 | ||
【主权项】:
自由落体动力机(简称“自动机”)的权利要求分为理论部分和技术部分两大类,具体如下: 一:理论部分 1、大自然的自动运动规律 物理学的理论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物体和物质,只有在外力的作用下才能产生运动,没有外力的作用,它们就处在静止或不动的状态,这就是说,它认为物体和物质只有一个运动,就是被动运动。 我在发明中的研究发现,在地球上,不存在静止和不动,它存在两种运动,一种是物理学所说的被动运动;另一种是,在天然的条件下,所有的物体和物质都能自动运动;被动运动是从属运动,自动运动是大自然的主体运动。 2、物体物质自动运动对外作用力的产生规律 物理学对力和能从未有过一个明确的概念,它们来自哪里,从何产生,力和能之间的区别到底在那里?所有这些都是一本糊涂帐。 我在自由落体动力机发明的研究中发现,在地球环境中,有三种力的存在,一个是物体、物质在被动运动中,只对其载体产生的重量压力,压力随物体、物质重量的存在而存在;二是物体物质在随自动运动而产生的对外作用力,它是大自然中,可使所有物体、物质产生运动作功的唯一的动力,它可转换和传递,对外作用力随物体、物质自动运动的存在而存在; 三是反作用力,它是对外作用力作用于物体、物质时的力的对抗反应。 3、大自然的自动理论 在大自然中,所有的物体和物质都可在一定的天然条件下自动运动,它们只有在自动运动时才能产生对外作用力,所以,自动运动是大自然的主体运动,因为没有自动运动,就没有对外作用力的产生,没有对外作用力的产生,大自然中就不存在任何被动运动,从而大自然也就不会存在。 4、大自然循环规律的发现和利用 循环一词在物理学中有出现,但并未形成单独的理论而被提出;“自动机”在发明的研究中发现,整个的大自然运动,就是一个不同天体、物体、物质的循环运动,它们的循环虽有大、小之分,但都脱离不了循环之规,故循环理论是大自然基本运动规律之一,“自动机”之所以能长期持续自动运转,就是准确、合理地运用了大自然的循环规律,它体现在“自动机”的整体和个体的整个运动过程之中。 5、大自然主体与个体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自然运动规律。 它是“自动机”在发明中发现和运用的大自然运动规律之一,它的理论是:在大自然中,主体是个体存在和自动运动的依靠;个体的自动运动所产生的对外作用力是主体运动的依赖,主体与个体之间是相互依存和互动关系。 二、技术部分 1、“自动机”运动区限的划分 在现代所有的机械中,没有这样的划分,它是以“自动机”主轴的重心为圆心,以上下垂线为界,把“自动机”分为两个区,左边为阻力区, 右边为动力区;以主轴水平线为界,把重机分为两个限,上部为上限,下部为下限。 2、“自动机”的偏重量技术方案 在现代机械中,没有这种技术方案。 “自动机”偏重量是通过“天臂”来实现的;“天臂”在“自动机”动力区展开,在阻力区折叠,是犹如杆秤秤锤的“重量体”、在不同区间的不同位置、而产生的两区之间的重量差,从而使“自动机”成为失去平衡不得不动的机械,事实证明,偏重量越大,则空间轴向转动的摩擦力越小,故“自动机”在空间的绕轴运动中,由机体本身重量而产生的摩擦力在润滑的作用下,是微不足道的,故偏重量是“自动机”的最根本的技术特征。 3、“天臂”是“自动机”发明中的核心发明,它主要由大臂、小臂和重量体三部分组成;由于它是仿照人腿研制而成,故其结构和人腿结构基本一致,既大臂只能向前转动,小臂只能向后转动,故参仿人的行走和人腿的结构,并把物体的自动运动,杆秤称重技术溶汇于一体,是“天臂”的创造性发明。 4、“天臂”的大臂在上限位置时,代表着一颗将要倒下的大树,而它随着整机转动而自动倒向动力区,则是物体的自动运动在“自动机”中的充分展示,它是“自动机”的动力源泉。 5、“大臂”是“自动机”发明中,唯一的一个有着完全自动运转60度的个体物体,它在自动运动中产生逐步加大的对外作用力,既为“自动机”带来了运转动力,又在使小臂反转展开过程中,更为“自动机”动力区增加着越来越大的重量,从而为“自动机”创造出了最大的运转动力。 6、“天臂”在动力区整体展开后,其大臂和小臂就是秤杆,重量体就是秤锤,其支点是主轴,“天臂”的整体展开为“自动机”创造出了最大的偏重量。 7、“天臂”进入阻力区,在消力绳的拉动下被动折叠后,把“重量体”带回近机心位置,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自动机”的运转阻力。 8、拉力绳,它只是一条普通的钢丝绳,然而它在“自动机”中的作用却很大;它的一端固定在“自动机”的外圆圈上,另一端固定在小臂的角度拉架上,“天臂”的大臂在自动运动中所产生的重量都是通过拉力绳,转换为对“自动机”整机的拉力。小臂就是在它的拉定下,在大臂的对外作用力的作用下、全面展开并与大臂合作一起开始了运转130度的自动运动,从而为“自动机”创造出了最大的运转动力,当然这个最大的运转动力,还是通过拉力绳在力的转换中,拉出来的,故把对外作用力,重量压力全部汇聚于拉力绳,转换为拉力是它最大的作用。 9、“消力绳“它也是一条普通的钢丝绳,同样它在“自动机”中的位置却至关重要;消力绳一端固定在“小臂”的近顶部处,然后通过设在距限位架近底部的滑轮,再返回通过设在“小臂”近轴位置的滑轮,最后把另一端固定在限位架根部。 “消力绳”有两个技术特征 一是在“天臂”在上限下落展开过程中,“消力绳”也伴随它展开,当“天臂”完全展开后,“消力绳”因已展尽而拉定了“小臂”,使“小臂”不再反转从而防止反作用力的发生,其停止反转而与“大臂”产生的有限反作用力,被“消力绳”吸收抖散,阻止了机颤的发生。 二是当“天臂”到达下限位置后,随着主机运转,“消力绳”拉动“天臂”的“小臂”折叠,把“小臂”及“重量体”拉近于机心位置,从而极大的降低了“重量体”在阻力区所形成的逆重量,在图1中看到,当“消力绳”在拉动“小臂”中,被两个滑轮折成3折,它为“小臂”的快速折叠,创造了条件,它在拉紧后,“大臂”与“小臂”的折叠角度仅25度,它完全满足了折叠角不得大于40度的试验数据。 10、限位架 “限位架”是直焊在主机法兰与外圆间的一个长方形框架,它有以下几个技术特征。 (1)作为连接主轴法兰和“自动机”外圆钢圈唯一的联接体,从而使外圆钢圈成为了主机整体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为“拉力绳”把一个拉力端点设置于外圆钢圈创造了条件。 (2)它为“推挡杆”的空间设置创造了条件。 (3)它通过“推挡杆”限定着“天臂”在不同区间的不同运动方式。既天臂只能在到达上限位置时,才有只能顺时针在动力区进行180度的自动运动,而在到达下限阻力区后,只能在“推挡杆”的推动下,顺时针被动运动。 (4)“消力绳”的一端和一个滑轮设置在“限位架”靠根部的一个横杆中间,它为它们的安置提供了空间和位置。 角度拉架 角度拉架是设在“小臂”上并和“小臂”焊接在一起而组成的钝角三角体框架,它的技术特征有两个: (1)它在动力区在拉力绳的拉力及大臂的对外作用力下,通过角度拉架的轴向转动,从而帮助小臂实现了与大臂的成直线展开;在阻力区,在消力绳的拉动下,又和大臂折叠,把“重量体”带回近机心位置。 (2)在“自动机”中,是它把“天臂”在动力区由自动运动所产生的对外作用力作用于小臂而创造出的更大作用力传递给拉力绳,由拉力绳转换为拉动主机运转的大拉力,故在自动机中,对力的接收和传递是它的又一作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文儒,未经郭文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096501.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种子标本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无线课堂管理的数学探究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