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水中浮游植物粒径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96575.8 | 申请日: | 2014-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2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生;宋有楠;潘新祥;孙野青;李冬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12 | 分类号: | G01N15/12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李洪福 |
地址: | 11602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水中浮游植物粒径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所述的装置包括微流控芯片承载平台、微流控芯片、激发光源组件、光检测组件、库尔特计数组件、数据处理组件、水下环境信息采集组件、自动采样组件、数据传输及显示组件;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包括载玻片、储液孔A、储液孔B、储液孔C、储液孔D、主通道、检测通道、阻抗脉冲传感上游检测通道和阻抗脉冲传感下游检测通道。由于本发明采用微流控芯片作为浮游植物粒径谱的检测微装置,相关的光电检测组件和数据处理组件体积较小,并且检测装置内含有自动采样组件和数据传输及显示组件等一套完整的检测系统,具有便于携带、成本低廉,能够进行水下浮游植物粒径的现场实时检测等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水 浮游植物 粒径 检测 装置 及其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海水中浮游植物粒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流控芯片(1)承载平台、微流控芯片(1)、激发光源组件、光检测组件、库尔特计数组件(7)、数据处理组件(8)、水下环境信息采集组件(6)、自动采样组件(20)、数据传输及显示组件(9);所述的微流控芯片(1)承载平台为无光封闭式结构,所述的微流控芯片(1)、激发光源组件、光检测组件和库尔特计数组件(7)固定在微流控芯片(1)承载平台内;所述的库尔特计数组件(7)的一端与微流控芯片(1)连接、另一端与数据处理组件(8)连接;所述的激发光源组件与微流控芯片(1)连接,所述的微流控芯片(1)还依次经过光检测器件与数据处理组件(8)连接;所述的数据处理组件(8)还分别与水下环境信息采集组件(6)和数据传输及显示组件(9)连接;所述的自动采样组件(20)与微流控芯片(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微流控芯片(1)包括载玻片(10)、储液孔A、储液孔B、储液孔C、储液孔D、主通道(13)、检测通道(12)、阻抗脉冲传感上游检测通道(14)和阻抗脉冲传感下游检测通道(15),所述的储液孔A与主通道(13)连接,储液孔B与主通道(13)连接,储液孔C与阻抗脉冲传感上游检测通道(14)连接,储液孔D与阻抗脉冲传感下游检测通道(15)连接,阻抗脉冲传感上游检测通道(14)和阻抗脉冲传感下游检测通道(15)分别与检测通道(12)相连接;储液孔A、储液孔B、储液孔C和储液孔D中均插入铂电极,储液孔A中的铂电极与直流电驱动的正极相连,储液孔B中的铂电极与直流电驱动的负极相连,储液孔C和储液孔D中的铂电极分别与差分放大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激发光源组件包括LED光源(2)、滤光片A(3)和过光孔,LED光源(2)的下方为滤光片A(3),滤光片A(3)的下方为过光孔,过光孔的下方为微流控芯片(1)的检测通道(12);所述光检测组件包括滤光片B(4)和光电二极管(5);微流控芯片(1)检测通道(12)的下方为滤光片B(4),滤光片B(4)的下方为光电二极管(5);所述的数据处理组件(8)包括滤波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直流驱动电路、数据采集电路和ARM微处理器(25);光检测组件输出端与滤波放大电路连接,储液孔A和储液孔B中的铂电极与直流驱动电路连接,储液孔C和储液孔D中的铂电极与差分放大前路连接;所述的自动采样组件(20)包括控制阀(16)、导管A(17)、导管B(18)、过滤网(19)和控制阀(16)驱动电路,所述的导管A(17)的输出端和导管B(18)的输入端分别与控制阀(16)连接,导管A(17)的输入端与海水连接,导管B(18)的输出端与微流控芯片(1)的储液孔A连接;导管17内设有过滤网(19);所述的水下环境信息采集组件(6)包括温度传感器(21)、深度传感器(22)、盐度传感器(23)、GPS传感器(24)和ARM微处理器(25),所述的温度传感器(21)与ARM微处理器(25)连接,深度传感器(22)与ARM微处理器(25)连接,盐度传感器(23)与ARM微处理器(25)连接,GPS传感器(24)与ARM微处理器(25)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事大学,未经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096575.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变电站供电质量缺陷跟踪记录仪
- 下一篇:成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