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季稻节氮丰产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05019.2 | 申请日: | 2014-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8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范美蓉;廖育林;秦晓波;汤文光;彭辉辉;李玉娥;鲁艳红;汤桂容;孙玉桃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A01G1/00;A01G31/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41000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选择双季稻种植区,在晚稻收获前15-30天进行紫云英播种,晚稻收获后,按紫云英种植技术开好沟,施钙镁磷肥30-50kg/亩,氯化钾1-2kg/亩做基肥,早稻移栽前10-15天,进行干耕翻压,按早稻种植要求整地,放养红萍,保持田间水1.5-3.5cm高度的浅水8-10天后,施基肥进行早稻移栽。早、晚稻生长期间自然倒萍,晚稻移栽前缓控释氮肥做基施一次性施入,次年9月中下旬进行紫云英绿肥作物种植等农事的循环操作,本发明通过双季稻种植的冬闲期间种植紫云英绿肥、水稻生长期间放养红萍,晚稻减量施用水稻专用缓控释氮肥,利用紫云英和红萍固氮、吸碳,以地养地,为水稻提供有机物料和有机氮源,吸收双季稻稻田中易流失的养分,减少面源污染,使供肥与水稻需肥协调一致。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季稻 丰产 生产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双季稻节氮丰产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播种紫云英:选择双季稻种植区,在晚稻收获前15~30天,进行紫云英播种,种子用量为1.5~2.5公斤/亩,晚稻收获后1~3天,田间开沟,施钙镁磷肥30~50kg/亩和氯化钾1~2公斤做越冬肥,在立春前后十天追肥一次,每亩追施尿素2~3公斤,氯化钾1~2公斤; b、绿肥翻压:在紫云英进入盛花期时,进行干耕翻压,然后按早稻种植要求整地,整地后放养红萍,每亩放红萍150~300公斤,保持1.5~3.5cm田间水8~10天,然后施基肥进行早稻移栽; c、倒萍:在早稻生长期间红萍采用自然倒萍; d、晚稻种植:早稻收获后翻田,施入养分释放时间控制在30‑60天的晚稻专用缓控释氮肥,并且将晚稻专用缓控释氮肥混入5厘米以下土壤中,然后移栽晚稻,按晚稻作物生长要求进行田间常规管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未经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105019.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透镜、具有透镜的全向照明装置和改型灯
- 下一篇:带放大镜的多功能移动台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