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恒微阻力自密封止回阀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31870.2 | 申请日: | 2014-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7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魏伯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伯卿 |
主分类号: | F16K15/03 | 分类号: | F16K15/03;F16F15/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408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恒微阻力自密封止回阀,包括一根可旋转的主转轴及套在主转轴外的主转轴轴套,和一根固定安装在主转轴轴套上的弧形管,弧形管的另一端由阀板微转轴连接一块阀板,阀板距离主转轴最远的一端安装有一块阀板垂重块,使阀板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始终处于垂直状态并与阀内密封口管中轴线垂直,主转轴轴套外在弧形管另一侧安装有一套阀板平衡装置,阀板平衡装置包括一块主配重块和一块斜滑板及安装在斜滑板上的副配重块;其特征在于:弧形管一端固定安装在主转轴轴套外侧,弧形管另一端与阀板由阀板微转轴连接,使阀板板面能够以阀板微转轴为轴心做顺时针或逆时针小角度偏转。 | ||
搜索关键词: | 阻力 密封 止回阀 | ||
【主权项】:
恒微阻力自密封止回阀,包括一根可旋转的主转轴(6)及套在主转轴(6)外的主转轴轴套(16),和一根固定安装在主转轴轴套(16)上的弧形管(7),弧形管(7)的另一端由阀板微转轴(15)连接一块阀板(5),阀板(5)距离主转轴(6)最远的一端安装有一块阀板垂重块(23),使阀板(5)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始终处于垂直状态并与阀内密封口管(21)中轴线垂直,主转轴轴套(16)外在弧形管(7)另一侧安装有一套阀板平衡装置,阀板平衡装置包括一块主配重块(8)和一块斜滑板及安装在斜滑板(17)上的副配重块(9);其特征在于:在阀板平衡装置的主配重块(8)处于垂直状态并与进口法兰(1)、出口法兰(11)、阀内密封口管(21)三者的中轴线垂直时,弧形管(7)固定安装在主配重块(8)的中轴线并过主转轴(6)轴心的延长线、远离阀内密封口管(21)的主转轴轴套(16)外侧,弧形管(7)的弧形弯向远离阀内密封口管(21)的一侧,即弧形管(7)最大弯形点距离阀内密封口管(21)最远;弧形管(7)另一端与阀板(5)相连,弧形管(7)与阀板(5)之间由一个微小转轴即阀板微转轴(15)连接,使阀板(5)板面能够以阀板微转轴(15)为轴心、以过阀板微转轴(15)轴心且与主配重块(8)的中轴线平行的平行线为基线、做一个顺时针或逆时针小角度Ф的偏转,‑10°≤Ф≤10°,从而使阀板(5)在与阀板密封面(4)相密封过程中,因阀板(5)距离主转轴(6)最远的一端即阀板(5)的最下端位置安装的阀板垂重块(23),使阀板(5)在没有外力作用时,阀板(5)可以顺阀板微转轴(15)做小角度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并使阀板(5)始终处于垂直状态且与阀内密封口管(21)中轴线垂直,进而使阀板(5)板面与阀板密封面(4)相平行接触而密封;阀板平衡装置和弧形管(7)及与弧形管(7)相连的阀板(5)一起绕主转轴(6)做同角速度旋转,阀板(5)开启时做逆时针旋转,阀板(5)关闭时做顺时针旋转;阀板平衡装置的主配重块(8)固定安装在主转轴轴套(16)外侧面,主配重块(8)远离阀内密封口管(21)一侧斜位安装有一块斜滑板(17),斜滑板(17)的下端与主转轴轴套(16)固定相连,斜滑板(17)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一根水平的拉杆,拉杆的另一端与主配重块(8)的上端固定相连,斜滑板(17)上卡套安装一块副配重块(9),副配重块(9)可以在斜滑板(17)上顺斜滑板(17)调节移动,在副配重块(9)定位后又可以通过螺丝将副配重块(9)固定于斜滑板(17)上,调节副配重块(9)在斜滑板(17)上的位置,可以改变阀板平衡装置与主转轴(6)轴心点形成的杠杆力;阀板平衡装置与主转轴(6)轴心点形成的杠杆力、和阀板(5)及弧形管(7)与主转轴(6)轴心点形成的杠杆力相等,在实际使用中,调节平衡装置中的副配重块(9)顺斜滑板(17)移动,使阀板平衡装置与主转轴(6)轴心点形成的杠杆力、略小于阀板(5)及弧形管(7)与主转轴(6)轴心点形成的杠杆力,从而使阀板(5)在止回阀进口(2)压力小于等于出口(10)压力时,阀板(5)能自动回复到关闭状态,并且使阀板(5)贴向阀板密封面(4)保持有一个作用力保证稳定的密封效果;阀板密封面(4)为阀内密封口管(21)的端面,阀板密封面(4)即阀内密封口管(21)端面有两种结构:一种是端面均处于同一平面的A结构密封系统,另一种是端面为内圆锥形的B结构密封系统:A结构密封系统:阀板密封面(4)为一垂直于阀内密封口管(21)的圆环面,阀板(5)与阀板密封面(4)相密封的面为平面,阀板(5)圆直径大于阀内密封口管(21)的直径,阀内密封口管(21)外圆为圆锥形状,使阀板密封面(4)的圆环面圆环厚度较阀内密封口管(21)壁厚度窄,从而使阀板(5)与阀板密封面(4)密封性能更佳;B结构密封系统:阀板密封面(4)为一内锥形的锥面,锥面与阀内密封口管(21)中轴线成α角,15°≤α≤75°,阀板(5)与阀板密封面(4)相密封的面为外锥面(22),即阀板(5)为一薄的圆锥体,外锥面(22)与阀板(5)平面成β角,α‑0.5°≤β≤α+0.5°,靠近阀板密封面(4)一侧的圆平面为小圆面,其直径D2大于阀内密封口管(21)锥面与阀内密封口管(21)内壁相交的圆的直径D4、小于阀内密封口管(21)锥面与阀内密封口管(21)外壁相交的圆的直径D3,远离阀板密封面(4)一侧的圆平面为大圆面,其直径D1大于阀内密封口管(21)锥面与阀内密封口管(21)外壁相交的圆的直径D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伯卿,未经魏伯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131870.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婴幼儿床
- 下一篇:一种氧气浓缩机气路的控制换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