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氮碳共渗的曲轴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78233.0 | 申请日: | 2014-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12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增田大树;松田英树;山崎步见;加藤进一郎;宫崎贵大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同特殊钢株式会社;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3C8/32 | 分类号: | C23C8/32;C22C38/58;C22C38/38;C22C38/24;B23P1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氮碳共渗的曲轴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氮碳共渗的曲轴的制造方法,所述氮碳共渗的曲轴通过将贝氏体型非调质钢进行锻造和机械加工,并且进一步将贝氏体型非调质钢至少进行应变释放热处理和随后的氮碳共渗处理而获得,贝氏体型非调质钢包含作为必需添加元素的,以质量%计0.10%‑0.40%的C;0.10%‑1.0%的Si;1.0%‑2.0%的Mn;0.05%‑0.40%的Mo;以及0.05%‑0.40%的V,并且贝氏体型非调质钢可选择地进一步包含作为任意添加元素的,以质量%计0.01%‑0.1%的S;0.005%‑0.2%的Ti;0.001%‑0.03%的Al;0.50%以下的Cr;0.5%以下的Cu;以及0.5%以下的Ni,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 ||
搜索关键词: | 氮碳共渗 曲轴 及其 制造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氮碳共渗的曲轴的制造方法,所述氮碳共渗的曲轴通过将贝氏体型非调质钢进行锻造和机械加工,并且进一步将所述贝氏体型非调质钢至少进行应变释放热处理和随后的氮碳共渗处理而获得,所述贝氏体型非调质钢包含作为必需添加元素的,以质量%计:0.15%‑0.30%的C;0.10%‑1.0%的Si;1.4%‑2.0%的Mn;0.05%‑0.40%的Mo;和0.05%‑0.40%的V,并且所述贝氏体型非调质钢任选地进一步包含作为任意添加元素的,以质量%计:0.01%‑0.1%的S;0.005%‑0.2%的Ti;0.001%‑0.03%的Al;0.50%以下的Cr;0.5%以下的Cu;和0.5%以下的Ni,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至少将作为不可避免的杂质之一P的含量抑制在0.025%以下,其中选择所述非调质钢以满足:[C]+0.27[Mn]+0.32[Cr]+0.27[Mo]+0.38[V]≥0.72,[C]+0.01[Si]+0.09[Mn]+0.13[Cr]+0.12[Mo]+0.28[V]<0.65,和[C]+0.11[Si]+0.11[Mn]+0.09[Cr]+0.21[Mo]+0.60[V]≥0.54,其中[M]表示元素M以质量%计的含量,和其中进行所述应变释放热处理以满足以下关于保持温度T(℃)和保持时间t(hr)的各式:21.6+14.2[C]+l.5[Si]+2.6[Mn]+6.5[Cr]+2.7[Mo]+1.6[V]+10‑7×γh12‑3.7×10‑3×γh1<0.70,和γh1=(T+273)×(20+Log(t)),控制残留γ的量为小于5.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同特殊钢株式会社;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同特殊钢株式会社;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178233.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类金刚石-碳化硅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铬合金钢及其制造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