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楼房垂吊式电梯井楔张式无回弹缓冲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02098.9 | 申请日: | 2014-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83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8-24 |
发明(设计)人: | 郭俊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俊和 |
主分类号: | B66B5/28 | 分类号: | B66B5/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7400 内蒙古鄂***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利用楔子的揳入撑张原理与相应部件对其产生的紧缩效应而设计的一系列用与缓冲承托楼房垂吊式电梯井中坠落桥厢或人员的装置统称:楼房垂吊式电梯井楔张式无回弹缓冲器。它主要技术方案及实施缓冲的过程是:装设在其较长的滑楔顶部的缓冲着落器首先对坠落桥厢进行了一次柔性承接,紧随其后滑楔在惯性的冲击下利用其由窄逐渐变厚的特性对夹持它的相关紧缩部件施加楔撑运动,显然紧缩部件被楔撑的开张度越大对滑楔行成的回弹阻力就越大。可见在较长的滑行距离与持续滑行阻力的作用下,实现了对滑楔下降速度从急、到缓、到被阻停下降,这就完成了对坠落桥厢实施缓冲的过程。在此缓冲过程中滑楔受到的是夹持力,所以对下坠桥厢不会产生二次回弹损伤。 | ||
搜索关键词: | 楼房 垂吊 电梯 井楔张式无 回弹 缓冲器 | ||
【主权项】:
楼房垂吊式电梯井楔张式无回弹缓冲器、几项技术方案的实施过程:本发明针针对目前传统缓冲器在楼房垂吊式电梯井中对坠落桥厢实施缓冲存在较大的缺陷的情况下,而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利用楔子的揳入撑张原理与其它相应部件与其产生的互动撑张与收缩效应而设计了一系列名为:①.楼房垂吊式电梯井楔张式无回弹缓冲器、简称:电梯井楔缓器,②.楼房垂吊式电梯井多节楔张式无回弹缓冲器、简称:多节楔缓器,③.楼房垂吊式电梯井H形滑楔楔张式无回弹缓冲器、简称:H形楔缓器;以上三种缓冲器可以统称为:电梯井楔缓器;它们共同的主要结构特点是:在各种功能的楼房垂吊式电梯井底部所设的楔入井上加装了厢式框架体,在框架体的中部置入两块相互对称但并不连接的平面压力滑板或弧形弹力滑板,滑板把桶状体的左右部各间格出一个空间,在各空间内紧密置入具有较好回弹功能的软性弹力板;在相互对称的滑板之间揳入滑楔、滑楔用其自身较长的并且是由窄薄到逐渐变宽厚的特性在滑板之间进行有阻压滑行,滑行的距离越长滑板被楔撑张开的空间就越大,显然滑板及其它相应部件对滑楔行成的回弹紧缩阻力就越大,进而实现了对在电梯井中坠落桥相从急到缓到停的较为明显的缓冲过程;电梯井楔缓器的几项技术方案分别是:一.做为电梯井楔缓器的设计原理与结构造形是:它是利用楔子的揳入撑张原理与其它相应部件对楔子进行返向回弹紧缩的互动效应进行设计的;电梯井楔缓器的主体为:上口大、下口小的多边体,所以把此多边体称为:多边总承(4);构成多边总承(4)的所属部件分别是:在它上口部外边沿上设一冠状阀拦(5),它的前、后壁为:多边板(6),在两多边板的内壁上以上下走向的行式及左右等分的中心线上各设一凸起的凸轨(7),两凸轨相互对称:在两多边板(6)所设凸轨(7)的左右两侧的壁板上、以上下走向的行式,设有数个穿透壁体的固定孔(8);在两前后多边板(6)上部壁体的边沿处,即:所设凸轨(7)的左右两侧设有前后对称的八字滑槽(9);多边总承(4)的左右壁为:侧板(10);多边总承(4)上口部所属左右口的内边沿上各设一上挡板(11)、两上档板(11)之间有较大的空间;多边总承(4)下口部所属左右口的内边沿上各设一下档板(12),两下档板(12)之间有较大的空间;两块相互对称但并不固定连接的压力滑板(13)以竖立的行式、设在多边总承(4)内前后走向的中心部,把多边总承(4)的内厢等分成左右两个厢体;在各压力滑板(13)上部的前后端的边角处、以前后走向的行式所设的各滑轴(14)的轴身以轴向的行式串入相应的八字滑槽(9)内;多边总承(4)左右两个厢体内各紧密框束一块或数块弹力板(15);在各弹力板(15)的不同部位上开设有众多不同形状的槽孔、槽孔的作用是:用与被压力滑板(13)的强压作用下做变形张缩的张缩空间,所以此槽孔名为:张缩槽孔(16);制做弹力板(15)首选富有弹性的胶质材料,也可用其它富有弹性的非金属、金属、及金属与非金属混合弹性材料制做;滑楔(17)主体显示为楔子的形状,俯视它宽厚的顶部首选矩形、也可以成为其它形体;滑楔(17)下部的尖窄部分为楔尖(18),它左右两侧为:矩形面(19),它前后两个面显示为上宽下窄的锥体形状、为:锥形面(20)在两锥形面上以上下走向的中心线上各开设一内凹的凹槽(21)在锥形面(20)下部所属凹槽(21)两侧的壁体上、以上下走向的行式开设有数个穿透锥形面(20)壁体的定位孔(22);滑楔(17)下部的楔尖(18)处、揳入两压力滑板(13)之间,它尖端由窄逐渐变厚的锥形体与尖端两侧的矩形面(19)把两压力滑板(13)之间楔撑为漏斗形空间,在这种互动形态下:①.设在前后两多边板(6)上的凸轨(7)吻合在矩形面(19)上所属的凹槽(21)内;②.楔尖(18)处的前后锥形面(20)上所设的各定位孔(22)中的每只孔对应一只多边板(6)前后壁体上所设的固定孔(8),在各相互对应的孔内各串入一只较长的螺丝(23)进行紧固;以上各部件构成:电梯井楔缓器;电梯井楔缓器与楼房垂吊式电梯井(1)的接合形式是:把电梯井楔缓器所属的多边总承(4)的小口一端向下并使其总承体全部镶入电梯井(1)井底(2)处所设的楔入井(3)内、只把其上口部外所设的阀拦(5)搭在了楔入井(3)上口处的边沿以外进行固定,这就对多边总承(4)行成了稳定的支承定位作用;二.做为多节楔缓器的设计原理与结构造形是:①.设计原理:它也是利用楔子的揳入撑张原理与其它相应部件对楔子进行返向回弹紧缩的互动效应进行设计的;所不同的是:它把原硬性楔子的两个主楔面直接设计成了可多节叠加的张缩式楔形弹性面,这样以来它据有揳钻撑张功能的前提下、在与其它相应部件的互动下、使自身又具备了可多次张缩的弹压功能;②.结构造形:工字框总承(24)是由前后两个矩形滑槽(25)与中部一个上大下小的漏斗形滑槽(26)组成的,它的上口显示为:矩形、称其为:矩形漏斗口(27),下口显示为:多边形工字口;在它矩形漏斗口外的周向边沿上设一冠状挡板(28);在各矩形滑槽(25)的前后壁体的上部、以上下走向中心线的两侧设有数只固定孔,固定孔内可串装紧固件(29);工字滑楔(30)的下部穿入工字框总承(24)所属的矩形漏斗口(27)以下后、它的前后槽壁(31)分别以密切切合的形式镶入前后矩形滑槽(25)内,在这种形态下各紧固件(29)穿过两相对应的前后槽壁(31)的壁体后又穿过两矩形滑槽(25)前后壁体上所设的固定孔后把工字滑楔(30)与两矩形滑槽(25)进行了紧固,这样以来使工字滑楔(30)左右槽体的共用底(32)以前后走向的行式把梯形滑槽(26)等分成左右两个滑槽;在矩形漏斗口(27)上部的工字滑楔(30)所属的前后槽壁(31)上分段设有左右对称的轴孔(33);各片状滑楔板(34)下部的前后边角上所设的前后走向的转轴(35)串装在相应的轴孔(33)内;在各滑楔板(34)与共用底(32)之间夹设弹性板(36),在各弹性板的不同部位上设有众多大小不同的用与缩张的缩张孔(37);在各弹性板(36)上部所设的挡弹片(38)的内边沿连接在共用底(32)上;各穿销螺杆(39)分别在各自的相应部位上穿过设在工字滑楔(30)同一高度上的左右相互对应的两滑楔板(34)与两弹性板(36)的下部和共用底(32)的相应部位后对其实施紧固;各滑楔板(34)与弹性板(36)以左右相互对称的行式、被穿销螺杆(39)紧固在工字滑楔(30)的不同高度上后、成为多节缩张式滑楔组(40);以上各部件构成:多节楔缓器;多节楔缓器与楼房垂吊式电梯井(1)的接合形式是:把多节楔缓器所属的工字框总承(24)整体全部镶入电梯井(1)井底(2)处所设的楔入井(3)内、只把其上口外部所设的挡板(28)搭在了楔入井(3)上口处的边沿以外进行固定,这就对工字框总承(24)行成了稳定的支承定位作用;三.做为H形楔缓器的设计原理与结构造形是:它也是利用楔子的揳入撑张原理与其它相应部件对楔子进行返向回弹紧缩的互动效应进行设计的;其与前者主要不同之处是:它在电梯井楔缓器所属的原滑楔(17)的两个锥形面(20)上各加装了一片宽度宽与原锥形面(20)最宽处的两片上下等宽的滑轨板(61)、使其成为H形滑楔(57),和把对原滑楔(17)直接产生返向阻力的原压力滑板(13)与弹力板(15)合二为一、设计成了弧形弹力滑板(51);H形楔缓器的主体为:上口大、下口小的漏斗总承(43);漏斗总承的所属部件分别是:它的前后壁为:上大下小的梯形壁(44)、左右两侧的壁为:侧壁(45);在两梯形壁(44)上以上下走向的行式及左右等分的中心线的两侧的壁体上设有数个穿透壁体的螺孔(46);在梯形总承(43)下口左右部的内口上、即:两左右侧壁(45)下部内壁的边沿上各设一前后走向的支承件(47),各支承件的前后端的边角与梯形壁(44)之间、即:与漏斗总承(43)下部小口处的四个内角之间具有一些间隙,此间隙的设置是为滑轨板(61)的四个外边角在此间隙中进行滑行的通道;在各支承件(47)稍上一点处的所属左右侧壁(45)的壁体上以前后走向的行式设有数个连接孔(48);在漏斗总承(43)上口处所属侧壁(45)的四个内角上各设一添充件(49),添充件的作用是:添充前后滑轨板(61)的四个边角与此处四个内角之间所行成的空间、并使前后滑轨板(61)的四个外边角与漏斗总承(43)上部大口处的四个内角的滑切间隙达到最小限度;在漏斗总承上口部的外边沿上设一冠状片(50);弧形弹力滑板(51)是一种弓形体,它的外弧为弓形背(52)、它内弧之间的弧形空间为弧口(53),在它下端左右走向的条形体上设有数个紧固孔(54);在漏斗总承(43)所属的左右侧壁(45)的内壁上各装设一弧形弹力滑板(51),具体装设方法是:把弧形弹力滑板(51)的弧口(53)一端扣合在相应的侧壁(45)的内壁上,并使设在各弧形弹力滑板(51)下端的条形体支承在相应的侧壁(45)上所设的支承件(47)上,以及使条形体上所设的每一只紧固孔(54)对应一只设在侧壁(45)上所设的连接孔(48)、并且在各相互对应的孔内串入螺杆(55)对其进行紧固;做为各弧形弹力滑板(51)的弧口(53)与相应侧壁(45)形成的空间、即可以保持空间形态,也可以在此空间内设入具有较好弹性的并带有很多槽孔的软性弹垫(56);组成H形滑楔(57)的构件分别是:仰视它中部由薄逐渐变厚的构体为:楔子(58)、楔子左右两侧的矩形面为:阻滑面(59),在它前后V形面(60)上各加装一上下相互等宽的并且宽度宽与V形面(60)最宽处的两片滑轨板(61),在前后滑轨板(61)下部窄端的左右壁体上设有数只穿销孔(62);由于H形滑楔俯视形如字母:H,所以把装设此滑楔的楔缓器称为H形楔缓器;H形滑楔(57)与漏斗总承(43)的所属部件在待实施缓冲状态下的结合形态是:①.H形滑楔(57)所属的楔子(58)的下端、即:它窄薄一端的阻滑面(59)切入相应的以两只为一组的弧形弹力板(51)所属的两弓形背(52)之间;②.前后两片滑轨板(61)与前后梯形壁(44)的内壁进行了密切的切合并使两滑轨板(61)四个边角处的边沿体与设在漏斗总承(43)上口部的添充件(49)切合、以及两前后滑轨板(61)的四个边角壁切入漏斗总承(43)下部四个内边角与支承件(47)之间的间隙中;③.在上述形态下,做为前后滑轨板(61)下部壁体上所开设的各穿销孔(62)中的每一只孔对应一只开设在梯形壁(44)上的螺孔(46)、并在各对应的孔中共同串装螺销(63)对其进行紧固,显然在螺销(63)的作用下把H形滑楔(57)与漏斗总承(43)紧固在一起了;H形楔缓器与楼房垂吊式电梯井(1)的接合形式是:把H形缓冲器所属的漏斗总承(43)的小口一端向下并使其总承体全部镶入设在电梯井(1)井底(2)处所设的楔入井(3)内、只把其上口部外所设的冠状片(50)搭在了楔入井(3)上口处的边沿以外进行固定,这就对漏斗总承(43)行成了稳定的支承定位作用;从以上电梯井楔缓器的几项技术方案中所显示出的结构特点,可知其实施缓冲的过程:一.这里以电梯井楔缓器所属滑楔(17)的顶部装设缓冲着落器(41)后实施缓冲着落的过程进行详述;电梯井楔缓器以等待实施缓冲的形态使其所属的多边总承(4)装设在楼房垂吊式电梯井(1)所属的井底(2)处所设的楔入井(3)的上口内;垂吊电梯桥厢(42)失控或人员不慎在电梯井中坠落、首先坠落在缓冲着落器(41)最上部所属的弹韧布上,而凸起的海绵性围挡与弹韧布及榻板等组成组成的气襄式缓冲着落器(41)对下坠桥厢或人员初施了一次柔性承接,然而桥厢或人员巨大的下坠贯性只能让缓冲着落器(41)对其勉去一次巨烈的硬性撞击;桥厢或人员紧随其后的巨大惯性同时褁携缓冲着落器(41)整体向下冲击滑楔(17)的顶部,而此时设在滑楔(17)前后锥形面(20)上的凸轨(7)以与其吻合的凹槽(21)为轨线辅助滑楔(17)整体向下冲击;冲击惯性通过楔尖(18)处所设的并与楔尖同步向下运动的定位孔(22)与设在两多边板(6)上处于静动状态下的固定孔(8)把串装在两孔内的固定螺丝(23)利用两孔的孔口边沿动与静行成的紧切式剪切力轻易割断;此时滑楔(17)利用它特定的由窄到逐渐变宽的结构特性对夹持在它楔尖(18)处左右矩形面(19)上的两压力滑板(13)之间施加向左右两侧运动的楔撑力,而设在各压力滑板(13)上部前后边角上的滑轴(14)在八字滑槽(9)的牵制下只能向左右顺八字滑槽(9)作槽向滑行运动;显然在滑楔(17)的揳撑作用下两压力滑板(13)只能分另向一左一右作漏斗形楔撑运动,运动的撑张力传梯到设在多边总承(4)左右箱内的有较好回弹性能的弹力板(15)上;而左右弹力板(15)在多边总承(4)所属部件多边板(6)、侧板(10)、上档板(11)、下档板(12)所行成的框束作用的阻挡下失去继续向外侧撑张的能力而被挤压回缩、回缩所产生的向四周扩散的张力向张缩孔槽(16)扩散、以及被挤压回缩的返弹力同时又被回弹在两压力滑板(13)上,使两压力滑板(13)之间行成一个漏斗形滑行式阻压通道;而滑楔(17)在这个漏斗形滑行式阻压通道内作长距离有阻压下行运动,它向下运动时在多边总承(4)下口部穿出的楔尖(18)部分自然进入楔入井(3)内;可见楔入井(3)的设立,使滑楔(17)具有了下滑空间;根据滑楔(17)的造形特点:它越向下运动对压力滑板(13)向左右两侧楔撑的距离就越大、显然阻力就越大,可见在较长的滑行距离与持续的滑行阻力的作用下实现了滑楔(17)运行速度从急、到缓、到被阻停运行,这就完成了对坠落桥厢(42)实施缓冲的过程;在这个缓冲的过程中显而易见:左右弹力板(15)的回弹力通过两压力滑板(13)对滑楔(17)施加的是左右的夹持力,可见电梯井楔缓器对接受缓冲的桥厢(42)不会产生向上的二次回弹伤害;二.这里以多节楔缓器所属工字滑楔(30)的顶部装设缓冲着落器(41)后实施缓冲着落的过程进行详述;多节楔缓器以等待实施缓冲一的形态使其工字总承(24)装设在楼房垂吊式电梯井(1)所属的井底(2)处所设的楔入井(3)的上口内;垂吊电梯桥厢(42)失控或人员不慎在电梯井中坠落、首先坠落在缓冲着落器(41)最上部所属的弹韧布上,而凸起的海绵性围挡与弹韧布及榻板等组成组成的气襄式缓冲着落器(41)对下坠桥厢或人员初施了一次柔性承接,然而桥厢(42)或人员巨大的下坠贯性只能让缓冲着落器(41)对其勉去一次巨烈的硬性撞击;桥厢或人员紧随其后的巨大惯性同时褁携缓冲着落器(41)整体向下冲击工字滑楔(30)的顶部,而此时工字滑楔(30)带动其楔身上部所设的各滑楔组(40)以其楔身下部吻合的矩形漏斗口(27)与矩形滑槽(25)为轨槽整体向下冲击;冲击惯性通过前后槽壁(31)下壁上所设的固定孔与前后矩形滑槽(25)的槽壁上所设的固定孔把穿装在它们孔内的紧固件(29)利用两孔的孔口边沿动与静行成的紧切式剪切力轻易割断;工字滑楔(30)失去定位后与相应部件同步快速下落,显然滑楔组(40)启初是以下小上大的漏斗形态势下向运动的、然而当其第一组滑楔组的下部进入矩形漏斗口(27)后同时也就进入了漏斗形滑槽(26)的上部的大口内;此时漏斗形滑槽(26)以从上到下由宽逐渐变窄的漏斗形体对同样处与漏斗形的滑楔组(40)最外部的滑楔板(34)实施向内的捋合滑动作用;而滑楔板(34)受到捋合时以它下部串装在前后轴孔(33)内的前后转轴(35)为旋转轴向内作旋转运动,运动压力传挮到有较好回弹性能的弹性板(36)上;而左右弹性板(36)在共用底(32)、挡弹片(38)的阻挡下失去继续向内的收缩能力而被挤压回缩、回缩所产生的向外扩散的张力向缩张孔(37)扩散、以及被挤压回缩的返弹力同时又被回弹在两滑楔板(34)上;根据工字滑楔(30)所属的滑楔组(40)的造形特点及与其互动的漏斗形滑槽(26)的特点,滑楔组(40)它越向下运动漏斗形滑槽(26)对其行成的向内的捋合距离就越大、显然阻力就越大;在第一组滑楔组(40)被全部捋入漏斗形滑槽(26)后,紧随其上的第二组滑楔组(40)又重复了第一组的缓冲过程、显然加大了缓冲阻力;可见在较长的滑行距离与持续的捋合滑行阻力的作用下实现了工字滑楔(30)运行速度从急、到缓、到被阻停运行,这就完成了对坠落桥厢(42)实施缓冲的过程;工字滑楔(30)向下运动时在工字框总承(24)下口部穿出的部分自然进入楔入井(3)内;可见楔入井(3)的设立,使工字滑楔(30)具有了下落空间;在以上的缓冲过程中显而易见:漏斗形滑槽(26)对工字滑楔(30)所属的滑楔组(40)施加的是左右的夹持力,可见多节缩张楔缓器对接受缓冲的桥厢(42)不会产生向上的二次回弹伤害;三.这里以H形楔缓器所属H形滑楔(57)的顶部装设缓冲着落器(41)后实施缓冲着落的过程进行详述;H形楔缓器以等待实施缓冲的形态使其所属的漏斗总承(43)装设在楼房垂吊式电梯井(1)所属的井底(2)处所设的楔入井(3)的上口内;垂吊电梯桥厢(42)失控或人员不慎在电梯井中坠落、首先坠落在缓冲着落器(41)最上部所属的弹韧布上,而凸起的海绵性围挡与弹韧布及榻板等组成组成的气襄式缓冲着落器(41)对下坠桥厢或人员初施了一次柔性承接,然而桥厢(42)或人员巨大的下坠贯性只能让缓冲着落器(41)对其勉去一次巨烈的硬性撞击;桥厢或人员紧随其后的巨大惯性同时褁携缓冲着落器(41)整体向下冲击H形滑楔(57)的顶部,H形滑楔接受冲击时与其它相应部件的互动效应分别是:①.H形滑楔(57)向下运动时其所属的滑轨板(61)在漏斗总承(43)所属的前后两片梯形壁(44)、左右两片侧壁(45)、各相应添充件(49)及支承件(47)与漏斗总承(43)的下部四个内边角之间行成的间隙的挡滑作用下其可以平稳向下滑动;②.H形滑楔(57)向下运动时首先对固定其的螺销(63)行成冲击,具体冲击过程是:H形滑楔(57)带动其所属的滑轨板(61)上开设的穿销孔(62)向下运动与定位不动的梯形壁(44)上开设的螺孔(46)各用其孔口边沿角行成了的动与静的剪切力而把共同串装在其孔内的螺销(63)轻易剪断;③.此时H形滑楔(57)失去了螺销(63)对其的束缚、才真正进入了楔撑阻滑缓冲的境界,它向下运动的惯性首先对夹持在其楔子(58)下端两侧阻滑面(59)上的一对弧形弹力滑板(51)所属的背对背的弓形背(52)之间施加向左右的楔撑运动;而此时漏斗总承(43)与其所属支承件(47)静止不动,显然对作用在其上的弧形弹力滑板(51)与软性弹垫(56)起到了支承与限制其向下和向左右的延展作用;然而H形滑楔(57)所属的楔子(58)利用它特定的由窄薄到逐渐变宽变厚的结构特性对夹持在它左右阻滑面(59)上的两弧形弹力滑板(51)所属的弓形背(52)之间施加向左右两侧楔撑运动的开张度越大、其弧形弹力滑板(51)与设在其弧口(53)内的软性弹垫(56)的回弹力对楔子(58)所属的左右两侧的阻滑面(59)施加的滑行阻力就越大;可见H形滑楔(57)在较长的滑行距离与持续的滑行阻力的作用下实现了对下坠桥厢(42)的运行速度从急、到缓、到被阻停运行,这就完成了对坠落桥厢(42)实施缓冲的过程;在这个缓冲的过程中显而易见:弧形弹力滑板(51)及软性弹垫(56)的回弹紧缩力对H形滑楔(57)所属的楔子(58)施加的是左右的夹持力,可见它对接受缓冲的桥厢不会产生二次回弹伤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俊和,未经郭俊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202098.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