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点对网系统的次同步振荡建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09702.0 | 申请日: | 2014-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7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武晖;董德勇;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24 | 分类号: | H02J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出一种点对网系统的次同步振荡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电力系统的研究机组、串补输电线路和以及以串补输电线路端点为中心的扩展网络作为点对网系统的初始建模规模,在其边界点等值为阻抗后的电压源模型,形成初始建模模型;根据形成的建模模型,用prony算法获得建模模型次同步振荡扭振模态特征值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统 同步 振荡 建模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点对网系统的次同步振荡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以电力系统的研究机组、串补输电线路和以串补输电线路端点为中心的扩展网络作为点对网系统的初始建模规模,在其边界点等值为阻抗后的电压源模型,形成初始建模模型;步骤2:根据形成的建模模型,用prony算法获得建模模型的次同步振荡扭振模态特征值
其中
是模态特征值;
是模态阻尼;
是模态频率;j为虚部标志;步骤3:忽略建模模型中电压源模型的电阻参数,并用prony算法获得其次同步振荡扭振模态特征值
其中
是模态特征值;
是模态阻尼;
是模态频率;j为虚部标志;步骤4:当特征值
中参数
满足
则确定此建模模型合理;否则,根据
的值,扩大建模规模,并在边界点等值为阻抗后的电压源模型,形成新的建模模型,重复步骤2,步骤3,步骤4直到满足式:
则确定为最终的建模模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209702.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构建高效微电网的微微网系统
- 下一篇:自动静默移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