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配式塔机基础的水平连接系统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09809.5 | 申请日: | 2014-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3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赵正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正义 |
主分类号: | E02D27/44 | 分类号: | E02D27/44;E02D27/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装配式塔机基础的水平连接系统构造为适应周期移动使用的塔式起重机基础反复装配和重复使用的技术要求,把钢和混凝土等不同材料以机加工、焊接或铸造或以模具成型等工艺共同构成水平连接系统的具有重复装配、延长钢绞线使用寿命、防腐蚀和抗冲击性能的构造。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式 基础 水平 连接 系统 构造 | ||
【主权项】:
装配式塔机基础的水平连接系统构造,包括装配式固定式塔机砼独立梁板结构基础的水平连接系统的3种固定端构造、1种张拉端构造和与固定端、张拉端连接贯通的钢绞线水平孔道的构造,其特征在于:钢绞线孔道构造(301)由水平设置于组成砼基础独立梁板结构的各基础砼预制构件(19)内的空间交叉的剖面为圆形的n条钢绞线孔道(2)构成,该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倍数的整数,砼独立梁板结构基础由砼中心件(26)、砼基础梁(27)和砼抗压板(28)水平组合而成;每条钢绞线孔道(2)的纵向轴心相互连通使每条孔道的任意横向剖切位置的两侧的圆形剖面的圆心重合;各条钢绞线孔道构造(301)的垂直投影交会于基础砼结构的平面中心;钢绞线(4)贯穿于钢绞线孔道(2)内,钢绞线孔道(2)的孔道内壁由钢管或塑料管(3)或砼(1)构成,各钢绞线孔道(2)的纵向轴心在砼中心件(26)之外的各基础砼预制构件(19)内水平,每道钢绞线孔道(2)的两个端头分别与钢绞线(4)的固定端构造1号(101)或固定端构造2号(102)或固定端构造3号(103)和张拉端构造(201)连通;固定端构造1号(101)的构造:固定端钢封口套管(30)为内径外向端大于内向端的水平管,管内空腔部分为平截头圆锥体,固定端钢封口套管(30)的内径较大的圆环形底面与基础砼预制构件(19)的砼(1)的外立面相平,固定端钢封口套管(30)的内径较小的圆环形底面与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9)的圆环形剖面的内径相同且与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9)的水平外向端面连接,承压圈(20)的外径大于或等于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9)的外径,承压圈(20)的中心圆孔直径大于或等于钢绞线孔道(2)或钢管或塑料管(3)的内径,承压圈(20)的外向面与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9)的内向面连接,锚筋(6)与承压圈(20)的外径面或内向面连接;固定端过渡管(9)的横剖面为圆环形,固定端过渡管(9)的外向端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承压圈(20)中心孔的孔径,固定端过渡管(9)的外向端与承压圈(20)的内向面连接,环形锚筋1号(11)与固定端过渡管(9)的外径面连接;钢管或塑料管(3)的横剖面为圆环形,钢管或塑料管(3)的外向端与固定端过渡管(9)的内向端连接;组合后的固定端钢封口套管(30)、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9)、承压圈(20)、固定端过渡管(9)和钢绞线孔道(2)的纵向轴心重合为同一水平直线;钢绞线定位板(5)为圆柱体,其外径略小于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9)的内径,钢绞线定位板(5)的厚度和各承压管(12)的总长度和钢绞线锚头(8)的长度之和小于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9)的长度,钢绞线定位板(5)上设有与该圆柱体纵向轴心同方向的圆孔(22)m个,该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圆孔(22)的内径略大于钢绞线(4)的外径且小于钢绞线锚头(8)的外径;在钢绞线定位板(5)的内立面与承压圈(20)的外立面之间设有件数为R的承压管(12),该R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承压管(12)的外径与钢绞线定位板(5)的外径相同,承压管(12)的内径不小于承压圈(20)中心孔的孔径,承压管(12)的长度大于夹片(14)的长度;固定端封闭件(10)为平截头圆锥体,该平截头圆锥体的上、下底面的外径与固定端钢封口套管(30)的外向端和内向端的内径对应相等;固定端构造2号(102)与固定端构造1号(101)的区别在于:固定端钢封口套管(30)的材料是与基础砼预制构件相同并融为一体的砼(1);固定端构造3号(103)与固定端构造1号(101)的区别在于:以固定端砼水平套管(21)替代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9)和固定端钢封口套管(30),固定端砼水平套管(21)的材料为与基础砼预制构件相同并融为一体的砼(1);张拉端构造(201)的构造:张拉端过渡管(17)的剖面为圆形环,张拉端过渡管(17)的外向端内径大于或等于张拉端封口圈(24)的内径并与张拉端封口圈(24)的内向面连接,环形锚筋2号(25)与张拉端过渡管(17)的外径面连接;张拉端过渡管(17)的内向端内径与钢绞线孔道(2)或钢管或塑料管(3)的内径相同;在张拉端封口圈(24)的外向面上设有纵向剖面为矩形且内径与张拉端封口圈(24)内径相同的圆环形凹槽(7),张拉端封口圈(24)的外向垂直面与基础砼预制构件(19)的砼(1)的外立面相平;锚环(13)为圆柱体,其外径与圆环形凹槽(7)的外径相配合,锚环(13)的内向垂直底面与圆环形凹槽(7)的垂直底面无间隙配合,锚环(13)的外径面上设有外螺纹,锚环(13)上设有与锚环(13)纵轴同方向的直径外向端大、内向端小且内向端的内径略大于钢绞线(4)的外径的圆锥形孔(23),圆锥形孔(23)的数量为m个,该m与钢绞线定位板(5)的圆孔(22)数量相同;组合装配合后的钢绞线孔道(2)或钢管或塑料管(3)和张拉端过渡管(17)、张拉端封口圈(24)、锚环(13)的纵向轴心重合为同一水平直线,在圆锥形孔(23)的钢绞线(4)的外径面与圆锥形孔(23)的内径面之间有夹片(14);封闭套筒端头圈(18)的纵向剖面为矩形,封闭套筒端头圈(18)的内径面上设有内螺纹与锚环(13)外径面的外螺纹配合,封闭套筒(16)的长度大于钢绞线(4)水平凸出封闭套筒端头圈(18)的外向面的长度,封闭套筒(16)的内径大于封闭套筒端头圈(18)的内径且小于或等于封闭套筒端头圈(18)的外径,封闭套筒(16)的内向端面与封闭套筒端头圈(18)的外向面连接,且封闭套筒端头圈(18)与封闭套筒(16)的纵向轴心重合;在封闭套筒端头圈(18)的内向面与张拉端封口圈(24)或基础砼预制构件(19)的砼(1)的外向面之间有封闭胶圈(15);装配式塔机基础的水平连接系统构造的装配方法及程序:在钢绞线(4)的一端安装钢绞线锚头(8),在装配式塔机基础的基础砼预制构件(19)已吊装就位的预应力水平连接系统的固定端构造1号(101)或固定端构造2号(102)或固定端构造3号(103)的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9)或固定端砼水平套管(21)内首先安装承压管(12),使承压管(12)的内立面与承压圈(20)的外立面之间无间隙;接着安装钢绞线定位板(5)使其内向面与承压圈(20)的外向面之间配合无间隙,穿入钢绞线(4)使各钢绞线锚头(8)的内向端与钢绞线定位板(5)的外向面之间无间隙,使钢绞线(4)的另一端穿过钢绞线孔道(2)从张拉端构造(201)凸出;安装固定端封闭件(10)于固定端钢封口套管(30)或固定端砼封口套筒(31)的内空腔部位;使固定端构造1号(101)或固定端构造2号(102)或固定端构造3号(103)封闭;通过递次减少安装承压管(12),来调换钢绞线(4)与夹片(14)的夹持区在钢绞线(4)上的位置,使钢绞线(4)在钢绞线锚头(8)和夹片(14)之间在多次重复使用过程中受拉区内无夹片(14)夹持形成的刻痕,从而为钢绞线(4)增加重复使用次数和结构安全提供了条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正义,未经赵正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209809.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火电厂气力输灰系统的节能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对准双层图形的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