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封闭自动化垃圾机动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21499.9 | 申请日: | 2014-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1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玺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玉玺 |
主分类号: | B65F3/04 | 分类号: | B65F3/04;B65F3/1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王勇 |
地址: | 115109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封闭自动化垃圾机动车,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目前的全自动化机械的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不利进入小巷作业,且造价高,阻碍了推广使用。本发明的要点是:在驾驶室和车厢之间的车架上设置机械手,机械手包括手部和臂部;在车厢上盖的前半部分开进料口,移动上盖是进料口的推拉门;车厢上翻转的后厢板作为卸料口的门;在车厢前洞口里侧设置垃圾压缩装置;在固定支架和驾驶室之间设置密闭式水箱,用于清洗车厢,车上的液压系统的油管的一段或两段盘成盘管置于密闭式水箱水面之下,用为液压油冷却装置。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车体较小,有利进入小巷作业。 | ||
搜索关键词: | 封闭 自动化 垃圾 机动车 | ||
【主权项】:
一种全封闭自动化垃圾机动车,它包括驾驶室和车厢,其特征是:在驾驶室和车厢之间的车架上设置机械手;所说的机械手包括手部和臂部,臂部包括:第一伸出臂以固定支架作为支点,以升降支架作为动力端,以在第一伸出臂上依次安装的升降臂、第二伸出臂和手部为阻力端,构成动力端在内的杠杆;两个支架按照车的左右方向排列安装在驾驶室和车厢之间的车架上;所说的升降支架是支架液压缸,支架液压缸的缸体和活塞杆分别与车架和第一伸出臂的外壳铰接;当支架液压缸活塞杆缩回时,固定底座和升降底座等高,第一伸出臂呈水平状态;第一伸出臂是,其外壳是固定方管,移动方管插在固定方管里,在移动方管和固定方管之间设置第一导轨‑导轨槽机构,移动方管的外端固定在法兰盘里侧;伸出臂液压缸插在移动方管里,其缸体固定在固定方管上,其活塞杆铰接在法兰盘里侧上;第一伸出臂和升降臂之间是齿条摆动液压缸,齿条摆动液压缸的侧面固定在法兰盘外侧,齿条摆动液压缸的输出轴水平,且朝车的后部;升降臂的一端固定在齿条摆动液压缸输出轴上,随输出轴摆动;升降臂的另一端刚性连接第二伸出臂外壳,升降臂和第二伸出臂构成L形,第二伸出臂与车的前后方向平行,向车尾方向伸出;手部是由手部液压缸驱动夹子开合构成的,所说的夹子是由一对L形杠杆组成,每个杠杆是其支点设置在L形杠杆的直角处,一个杠杆的动力端、铰链和另一个杠杆的动力端依次铰接构成连杆机构,铰链轴在条形孔里滑动,手部液压缸的活塞杆铰接在其中一个杠杆的动力端,手部液压缸的缸体、铰链轴和杠杆的支点安装在手部座上;在手部座的侧面固定在第二伸出臂的法兰盘的外侧,手部液压缸的活塞杆的行程方向与第二伸出臂的垂直;所说的车厢包括,在车厢上盖的前半部分开进料口,移动上盖通过第二导轨‑导轨槽机构安装在车厢上盖左右两个边框上,是进料口的推拉门;驱动移动上盖的液压缸两端分别固定在固定上盖的后边框和移动上盖上;该活塞杆伸出,推动移动上盖沿着第二导轨‑导轨槽机构向前移动至进料口,盖上进料口;反之,移动上盖后退至固定上盖的上面,进料口露出;车厢后厢板的上边框铰接在固定上盖的后边框,在车厢左右侧厢板各安装一个驱动后厢板向上翻转的液压缸,具体是每个后厢板液压缸的缸体固定在侧厢板下边框上,每个活塞杆铰接在后厢板左或右边框上,车厢后洞口作为卸料口,车厢后厢板作为卸料口的门,随该活塞杆伸出向上翻转,打开卸料口;反之,该活塞杆缩回,带动后厢板向下翻转,将卸料口关上;在车厢前洞口里侧设置垃圾压缩装置,它是由一个活塞式压缩板和若干组驱动导向机构组成,具体是,车厢内每个侧板固定一个或一个以上压缩板导轨,每个导轨为通长且与车厢上盖边框平行,在压缩板左右边框上安装与压缩板导轨配合的凹形导轨座,每对导轨和凹形导轨座配一个压缩板液压缸构成一组驱动导向机构;在每组驱动导向机构中,呈水平状态的液压缸两端,一端铰接在凹形导轨座或其近处的压缩板上,另一端铰接在车厢前洞口非同侧的侧边框上,即液压缸、压缩板和车厢对面侧板构成以液压缸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在固定支架和驾驶室之间设置密闭式水箱,在车厢和驾驶室之间设置密闭式水箱,从车上的气体压缩装置引出的气压管通向密闭式水箱的水面之上,密闭式水箱出水管上设置喷嘴;车上的液压系统的油管的一段或两段盘成盘管置于密闭式水箱水面之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玉玺,未经刘玉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221499.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