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制造网格状导电阵列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37626.4 | 申请日: | 2014-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91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爱;郭太良;胡利勤;周雄图;叶芸;林婷;林木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格状透明导电电极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S1利用计算机设计网格状导电阵列结构的三维数字模型;S2利用软件沿模型的高度方向分割形成各截面的二维轮廓图;S3根据二维轮廓图形成相应的扫描路径;S4利用3D打印设备按照扫描路径打印第一导电层;S5利用3D打印设备在已经成形所述第一导电层上按照扫描路径打印所述第二导电层;S6重复步骤(S4)或(S5)或交替重复步骤(S4)和(S5),形成所述网格状导电阵列,S7清理所述基板表面的导电材质。本发明采用3D制造网格状导电阵列,既解决了材料浪费,工序复杂,精确度低的问题,又克服了导电阵列结构单一的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造 网格 导电 阵列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3D制造网格状导电阵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S1:利用计算机设计所述网格状导电阵列结构的三维数字模型;S2:利用软件沿模型的高度方向分割形成各截面的二维轮廓图;S3:根据二维轮廓图形成相应的扫描路径;S4:利用3D打印设备按照扫描路径在基板表面打印第一层导电层;重复打印若干次,形成所述第一导电层;S5:利用3D打印设备在已经成形所述第一导电层上按照扫描路径打印第二层导电层,重复打印若干次,形成所述第二导电层;S6:重复步骤S4或S5或交替重复步骤S4和S5,形成所述网格状导电阵列;S7:清理所述基板表面包括3D打印过程中残留在所述网格状导电阵列表面的导电材质;其中,所述网格状导电阵列包括有序网格导电阵列、无序网格导电阵列或有序网格和无序网格复合而成的导电阵列;所述网格状导电阵列包括面状网格结构阵列或若干个条状网格结构阵列构成;所述网格形状是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或其他规则或不规则多边形;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金属氧化物薄膜、石墨烯薄膜、碳纳米管薄膜、金属纳米颗粒、金属量子点、金属纳米线中的一种或两种及其以上复合而成的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网格的平均厚度为1纳米‑10微米,组成网格的线径为1微米‑100微米,网格孔径为1微米‑100微米;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金属氧化物薄膜、石墨烯薄膜、碳纳米管薄膜、金属纳米颗粒、金属量子点、金属纳米氧化物中的一种或两种及其以上复合而成的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网格的平均厚度为1纳米‑10微米,组成网格的线径为1微米‑100微米,网格孔径为1微米‑100微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237626.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