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云桥监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71928.3 | 申请日: | 2014-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29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储浩;徐正东;沈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斯坦德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0014***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云桥监控方法,首先设置客户端,所述的客户端通过通信网络同两个以上的运行linux操作系统的云服务器形成的云服务器集群相连接,在云服务器上分别存储有分割的文件块,这些文件块组合起来构成了各自对应的文件,所述的客户端设置有前台检测模块,所述的云服务器上设置有后台检测模块,所述的云服务器之间还通过IB网络连接;并通过后续步骤的监控方法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往一旦出现问题往往难以实时地发现是哪个云服务器出现了问题由此影响了云服务器的监测效果的缺陷。 | ||
搜索关键词: | 监控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云桥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1:首先设置客户端(1),所述的客户端(1)通过通信网络(2)同两个以上的运行linux操作系统的云服务器(3)形成的云服务器集群相连接,在云服务器(3)上分别存储有分割的文件块,这些文件块组合起来构成了各自对应的文件,所述的客户端(1)设置有前台检测模块(4),所述的云服务器(3)上设置有后台检测模块(5),所述的云服务器(3)之间还通过IB网络(6)连接;步骤2:后台检测模块(5)按照定时的间隔在云服务器(3)上运行的linux操作系统的shell脚本语言中获取该云服务器(3)的主机名、云服务器(3)的IP地址、云服务器(3)的CPU利用率、云服务器(3)的总内存大小、云服务器3的已用内存大小、云服务器(3)所在通信网络(2)的网络上行速度、云服务器(3)所在通信网络(2)的网络下行速度、IB网络(6)的网络上行速度和IB网络(6)的网络下行速度、云服务器(3)是否在集群中、云服务器(3)的磁盘利用率以及云服务器(3)的NFS服务状态、云服务器(3)的SMB服务状态以及浮动IP状态,获取了该云服务器(3)的主机名、云服务器(3)的IP地址、云服务器(3)的CPU利用率、云服务器(3)的总内存大小、云服务器(3)的已用内存大小、云服务器(3)所在通信网络(2)的网络上行速度、云服务器(3)所在通信网络(2)的网络下行速度、IB网络(6)的网络上行速度、IB网络(6)的网络下行速度、云服务器(3)是否在集群中、云服务器(3)的磁盘利用率以及云服务器(3)的NFS服务状态、云服务器(3)的SMB服务状态以及浮动IP状态的参数数据后,后台检测模块(5)把所述的参数数据和获取这些参数数据的时间存储到云服务器(3)的存储空间中的数据库中并同时把所述的参数数据和获取这些参数数据的时间打包形成参数数据包发送到客户端(1)中,该数据库设置有云服务器(3)的主机名条目、云服务器(3)的IP地址条目、云服务器(3)的CPU利用率条目、云服务器(3)的总内存大小条目、云服务器(3)的已用内存大小条目、云服务器(3)所在通信网络(2)的网络上行速度条目、云服务器(3)所在通信网络(2)的网络下行速度条目、IB网络(6)的网络上行速度条目、IB网络(6)的网络下行速度条目、云服务器(3)是否在集群中条目、云服务器(3)的磁盘利用率条目以及云服务器(3)的NFS服务状态条目、云服务器(3)的SMB服务状态条目、浮动IP状态条目以及获取参数数据的时间条目,所述的云服务器(3)的主机名条目、云服务器(3)的IP地址条目、云服务器(3)的CPU利用率条目、云服务器(3)的总内存大小条目、云服务器(3)的已用内存大小条目、云服务器(3)所在通信网络(2)的网络上行速度条目、云服务器(3)所在通信网络(2)的网络下行速度条目、IB网络(6)的网络上行速度条目、IB网络(6)的网络下行速度条目、云服务器(3)是否在集群中条目、云服务器(3)的磁盘利用率条目以及云服务器(3)的NFS服务状态条目、云服务器(3)的SMB服务状态条目、浮动IP状态条目以及获取参数数据的时间条目分别用来存储所获取的该云服务器(3)的主机名、云服务器(3)的IP地址、云服务器(3)的CPU利用率、云服务器(3)的总内存大小、云服务器(3)的已用内存大小、云服务器(3)所在通信网络(2)的网络上行速度、云服务器(3)所在通信网络(2)的网络下行速度、IB网络(6)的网络上行速度、IB网络(6)的网络下行速度、云服务器(3)是否在集群中、云服务器(3)的磁盘利用率以及云服务器(3)的NFS服务状态、云服务器(3)的SMB服务状态以及浮动IP状态以及获取参数数据的时间数据;步骤3:当客户端(1)接收到参数数据包后,启动前台检测模块(4)对该参数数据包进行解析,解析后得到云服务器(3)的主机名、云服务器(3)的IP地址、云服务器(3)的CPU利用率、云服务器(3)的总内存大小、云服务器(3)的已用内存大小、云服务器(3)所在通信网络(2)的网络上行速度、云服务器(3)所在通信网络(2)的网络下行速度、IB网络(6)的网络上行速度、IB网络(6)的网络下行速度、云服务器(3)是否在集群中、云服务器3的磁盘利用率以及云服务器(3)的NFS服务状态、云服务器(3)的SMB服务状态、浮动IP状态以及获取这些参数数据的时间,然后把云服务器(3)的主机名、云服务器(3)的IP地址、云服务器(3)的CPU利用率、云服务器(3)的总内存大小、云服务器(3)的已用内存大小、云服务器(3)所在通信网络(2)的网络上行速度、云服务器(3)所在通信网络(2)的网络下行速度、IB网络(6)的网络上行速度、IB网络(6)的网络下行速度、云服务器(3)是否在集群中、云服务器(3)的磁盘利用率以及云服务器(3)的NFS服务状态、云服务器(3)的SMB服务状态、浮动IP状态以及获取这些参数数据的时间显示出来以便进行监控;步骤4:另外当需要获取云服务器(3)的实时参数数据时,前台检测模块(4)就构造实时参数数据请求数据包,所述的实时参数数据请求数据包包括需要获取实时参数数据的云服务器(3)的IP地址和用于实时参数数据请求的标识符,所述的需要获取实时参数数据的云服务器(3)的IP地址即为目的地址;步骤5:然后前台检测模块(4)把该实时参数数据请求数据包发送到步骤4中的目的地址所对应的云服务器(3)中,后台检测模块(5)就对该实时参数数据请求数据包进行解析,解析后得到用于实时参数数据请求的标识符,再根据该用于实时参数数据请求的标识符从在云服务器(3)上运行的linux操作系统的shell脚本语言中获取该云服务器(3)的主机名、云服务器(3)的IP地址、云服务器(3)的CPU利用率、云服务器(3)的总内存大小、云服务器(3)的已用内存大小、云服务器(3)所在通信网络(2)的网络上行速度、云服务器(3)所在通信网络(2)的网络下行速度、IB网络(6)的网络上行速度和IB网络(6)的网络下行速度、云服务器(3)是否在集群中、云服务器3的磁盘利用率以及云服务器(3)的NFS服务状态、云服务器(3)的SMB服务状态以及浮动IP状态,接着把获取到的该云服务器(3)的主机名、云服务器(3)的IP地址、云服务器(3)的CPU利用率、云服务器(3)的总内存大小、云服务器(3)的已用内存大小、云服务器(3)所在通信网络(2)的网络上行速度、云服务器(3)所在通信网络(2)的网络下行速度、IB网络(6)的网络上行速度和IB网络(6)的网络下行速度、云服务器(3)是否在集群中、云服务器(3)的磁盘利用率以及云服务器(3)的NFS服务状态、云服务器(3)的SMB服务状态以及浮动IP状态进行打包形成实时参数数据响应数据包;步骤6:后台检测模块(5)随后把实时参数数据响应数据包发送回客户端(1),这样前台检测模块(4)对该实时参数数据响应数据包进行解析,解析后得到实时的云服务器(3)的主机名、云服务器(3)的IP地址、云服务器(3)的CPU利用率、云服务器(3)的总内存大小、云服务器(3)的已用内存大小、云服务器(3)所在通信网络(2)的网络上行速度、云服务器(3)所在通信网络(2)的网络下行速度、IB网络(6)的网络上行速度、IB网络(6)的网络下行速度、云服务器(3)是否在集群中、云服务器(3)的磁盘利用率以及云服务器(3)的NFS服务状态、云服务器(3)的SMB服务状态以及浮动IP状态,然后把云服务器(3)的主机名、云服务器(3)的IP地址、云服务器(3)的CPU利用率、云服务器(3)的总内存大小、云服务器(3)的已用内存大小、云服务器(3)所在通信网络(2)的网络上行速度、云服务器(3)所在通信网络(2)的网络下行速度、IB网络(6)的网络上行速度、IB网络(6)的网络下行速度、云服务器(3)是否在集群中、云服务器(3)的磁盘利用率以及云服务器(3)的NFS服务状态、云服务器(3)的SMB服务状态、浮动IP状态或者获取这些参数数据的时间显示出来以便进行监控;步骤7:另外当需要获取云服务器(3)的所述的存储空间的参数数据时,前台检测模块(4)就构造用于存储空间的参数数据请求数据包,所述的用于存储空间的参数数据请求数据包包括需要获取实时参数数据的云服务器(3)的IP地址和用于用于存储空间的参数数据请求的标识符,所述的需要获取存储空间的参数数据的云服务器(3)的IP地址即为目的地址;步骤8:然后前台检测模块(4)把该用于存储空间的参数数据请求数据包发送到步骤7中的目的地址所对应的云服务器(3)中,然后后台检测模块(5)就对该用于存储空间的参数数据请求数据包进行解析,解析后得到用于存储空间的参数数据请求的标识符,再根据该用于存储空间的参数数据请求的标识符从参数数据的存储空间中获取该云服务器(3)的主机名、云服务器(3)的IP地址、云服务器(3)的CPU利用率、云服务器(3)的总内存大小、云服务器(3)的已用内存大小、云服务器(3)所在通信网络(2)的网络上行速度、云服务器(3)所在通信网络(2)的网络下行速度、IB网络(6)的网络上行速度和IB网络(6)的网络下行速度、云服务器(3)是否在集群中、云服务器(3)的磁盘利用率以及云服务器(3)的NFS服务状态、云服务器(3)的SMB服务状态、浮动IP状态以及获取参数数据的时间数据,接着把获取到的该云服务器(3)的主机名、云服务器(3)的IP地址、云服务器(3)的CPU利用率、云服务器(3)的总内存大小、云服务器(3)的已用内存大小、云服务器(3)所在通信网络(2)的网络上行速度、云服务器(3)所在通信网络(2)的网络下行速度、IB网络(6)的网络上行速度和IB网络(6)的网络下行速度、云服务器(3)是否在集群中、云服务器(3)的磁盘利用率以及云服务器(3)的NFS服务状态、云服务器(3)的SMB服务状态、浮动IP状态以及获取参数数据的时间数据进行打包形成用于存储空间的参数数据响应数据包;步骤9:后台检测模块(5)随后把用于存储空间的参数数据响应数据包发送回客户端(1),这样前台检测模块(4)对该用于存储空间的参数数据响应数据包进行解析,解析后得到存储空间的云服务器(3)的主机名、云服务器(3)的IP地址、云服务器(3)的CPU利用率、云服务器(3)的总内存大小、云服务器(3)的已用内存大小、云服务器(3)所在通信网络(2)的网络上行速度、云服务器(3)所在通信网络(2)的网络下行速度、IB网络(6)的网络上行速度、IB网络(6)的网络下行速度、云服务器(3)是否在集群中、云服务器(3)的磁盘利用率、云服务器(3)的NFS服务状态、云服务器(3)的SMB服务状态、浮动IP状态以及获取这些参数数据的时间,然后把该存储空间的云服务器(3)的主机名、云服务器(3)的IP地址、云服务器(3)的CPU利用率、云服务器(3)的总内存大小、云服务器(3)的已用内存大小、云服务器(3)所在通信网络(2)的网络上行速度、云服务器(3)所在通信网络(2)的网络下行速度、IB网络(6)的网络上行速度、IB网络(6)的网络下行速度、云服务器(3)是否在集群中、云服务器(3)的磁盘利用率以及云服务器(3)的NFS服务状态、云服务器(3)的SMB服务状态、浮动IP状态或者获取这些参数数据的时间显示出来以便进行监控;步骤10:如果前台检测模块(4)发送了用于检测的请求数据包给云服务器(3),云服务器(3)没有响应,前台检测模块(4)就反复发送用于检测的请求数据包给云服务器(3)五次到七次,如果仍未响应,前台检测模块(4)就发出网络故障信息来显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斯坦德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斯坦德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271928.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