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控制系统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272201.7 申请日: 2014-06-18
公开(公告)号: CN104097338B 公开(公告)日: 2017-01-04
发明(设计)人: 马永树;李海涛;李双进 申请(专利权)人: 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29C70/38 分类号: B29C70/38;B29C70/54
代理公司: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13100 代理人: 董金国,齐兰君
地址: 050308 河北省石家庄市*** 国省代码: 河北;1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控制系统;包括空压气路控制机构、真空气路控制机构和控制电路;所述空压气路控制机构包括大料片升降气路控制机构、大料片往返气路控制机构、小料片升降气路控制机构、小料片往返气路控制机构、上模具升降气路控制机构、上模具往返气路控制机构、压料板气路控制机构、顺理圈升降气路控制机构、气源处理元件、空气压缩机、第一空压电磁阀、第二空压电磁阀、主干空压气路和第一至第十空压支路;其有益效果是减少了用工,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防弹 头盔 全自动 铺片机 控制系统
【主权项】:
一种防弹头盔全自动铺片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压气路控制机构、真空气路控制机构和控制电路;所述空压气路控制机构包括大料片升降气路控制机构、大料片往返气路控制机构、小料片升降气路控制机构、小料片往返气路控制机构、上模具升降气路控制机构、上模具往返气路控制机构、压料板气路控制机构、顺理圈升降气路控制机构、气源处理元件(46)、空气压缩机(47)、第一空压电磁阀(9)、第二空压电磁阀(10)、主干空压气路(48)和第一至第十空压支路(49~58);所述真空气路机构包括真空泵(45)、缓冲罐(44)、第一真空电磁阀(7)、第二真空电磁阀(8)、第一至第四真空吸盘(39、40、41、42)、第五真空吸盘(43)、主干真空气路(59)和第一至第二真空支路(60、61);所述大料片升降气路控制机构包括第一电磁阀(1)、大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2)、第一空压诱导止回阀(13)、第二空压诱导止回阀(14)、第一单向节流阀(17)和第二单向节流阀(18);所述大料片往返气路控制机构包括第二电磁阀(2)、大料片往返气缸(33)、第三单向节流阀(19)和第四单向节流阀(20);所述上模具升降气路控制机构包括第三电磁阀(5)、上模具升降气缸(34)、第五单向节流阀(21)和第六单向节流阀(22);所述上模具往返气路控制机构包括第四电磁阀(6)、上模具往返气缸(35)、第七单向节流阀(23)和第八单向节流阀(24);所述压料板气路控制机构包括第五电磁阀(11)、第一大料片压料气缸(29)、第二大料片压料气缸(30)和第三大料片压料气缸(31);所述顺理圈升降气路控制机构包括第六电磁阀(12)和顺理圈升降气缸(38);所述小料片往返气路控制机构包括第七电磁阀(4)、小料片往返气缸(36)、第九单向节流阀(25)和第十单向节流阀(26);所述小料片升降气路控制机构包括第八电磁阀(3)、小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7)、第三空压诱导止回阀(15)、第四空压诱导止回阀(16)、第十一单向节流阀(27)和第十二单向节流阀(28);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开关电源U3、步进电机驱动器U2、步进电机M、光电开关SQ6、磁感应开关SQ7、磁感应开关SQ10‑SQ17、磁感应开关SQ20‑SQ24、启动开关SB0、停止开关SB1、急停开关SB2、复位开关SB3、手动/自动转换开关SB4、手动步进开关SB5、继电器J4‑J7、继电器J10‑J13、继电器J14‑J17、继电器J20‑J27、二极管D1‑D20、指示灯L1‑L2和报警器HA;所述气源处理元件(46)的输入端与所述空气压缩机(47)的输出端通过气管相连通;所述气源处理元件(46)的输出端接在所述主干空压气路(48)上;所述第一至第十空压支路(49~58)的输入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主干空压气路(48)上;所述第一空压支路(49)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大料片升降气路控制机构的相应接口;所述第二空压支路(50)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大料片往返气路控制机构的相应接口;所述第三空压支路(51)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上模具升降气路控制机构的相应接口;所述第四空压支路(52)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上模具往返气路控制机构的相应接口;所述第五空压支路(53)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压料板气路控制机构的相应接口;所述第六空压支路(54)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顺理圈气路控制机构的相应接口;所述第七空压支路(55)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小料片往返气路控制机构的相应接口;所述第八空压支路(56)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小料片升降气路控制机构的相应接口;所述第九空压支路(57)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至第四真空吸盘(39、40、41、42)的相应接口;所述第一空压电磁阀(9)设置于所述第九空压支路(57)上;所述第十空压支路(58)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五真空吸盘(43)的相应接口;所述第二空压电磁阀(10)设置于所述第十空压支路(58)上;所述真空泵(45)的输入端接所述缓冲罐(44)的输出端;所述缓冲罐(44)的输入端连接在所述主干真空气路(59)上;所述第一至第二真空支路(60、6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主干真空气路(59)上;所述第一真空支路(60)的输入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至第四真空吸盘(39、40、41、42)的相应接口;所述第一真空阀(7)设置于所述第一真空支路(60)上;所述第二真空支路(61)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五真空吸盘(43)的相应接口;所述第二真空电磁阀(8)设置于所述第二真空支路(61)上;所述第一电磁阀(1)的气源接口P连接于所述第一空压支路(49)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磁阀(1)的第一气路接口A 分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依次经所述第一单向节流阀(17)、第一空压诱导止回阀(13)连接于所述大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2)的有杆腔气口,另一条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二空压诱导止回阀(14)的气控端口;所述第一电磁阀(1)的第二气路接口B分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依次经所述第二单向节流阀(18)、第一空压诱导止回阀(14)连接于所述大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2)的无杆腔气口,另一条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一空压诱导止回阀(13)的气控端口;所述第二电磁阀(2)的气源接口P连接于所述第二空压支路(50)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电磁阀(2)的第一气路接口A经所述第三单向节流阀(19)连接于所述大料片往返气缸(33)的有杆腔气口;所述第二电磁阀(2)的第二气路接口B经所述第四单向节流阀(20)连接于所述大料片往返气缸(33)的无杆腔气口;所述第三电磁阀(5)的气源接口P连接于所述第三空压支路(51)的输出端;所述第三电磁阀(5)的第一气路接口A经所述第五单向节流阀(21)连接于所述上模具升降气缸(34)的有杆腔气口;所述第三电磁阀(5)的第二气路接口B经所述第六单向节流阀(22)连接于所述上模具升降气缸(34)的无杆腔气口;所述第四电磁阀(6)的气源接口P连接于所述第四空压支路(52)的输出端;所述第四电磁阀(6)的第一气路接口A经所述第七单向节流阀(23)连接于所述上模具往返气缸(35)的有杆腔气口;所述第四电磁阀(6)的第二气路接口B经所述第八单向节流阀(24)连接于所述上模具往返气缸(35)的无杆腔气口;所述第五电磁阀(11)的气源接口P连接于所述第五空压支路(53)的输出端;所述第五电磁阀(11)的第一气路接口A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大料片压料气缸(29)、第二大料片压料气缸(30)和第三大料片压料气缸(31)的无杆腔气口;所述第五电磁阀(11)的第二气路接口B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大料片压料气缸(29)、第二大料片压料气缸(30)和第三大料片压料气缸(31)的有杆腔气口;所述第六电磁阀(12)的气源接口P连接于所述第六空压支路(54)的输出端;所述第六电磁阀(12)的第一气路接口A连接于所述顺理圈升降气缸(38)的无杆腔气口;所述第六电磁阀(12)的第二气路接口B连接于所述顺理圈升降气缸(38)的有杆腔气口;所述第七电磁阀(4)的气源接口P连接于所述第七空压支路(55)的输出端;所述第七电磁阀(4)的第一气路接口A经所述第九单向节流阀(25)连接于所述小料片往返气缸(36)的无杆腔气口;所述第七电磁阀(4)的第二气路接口B经所述第十单向节流阀(26)连接于所述小料片往返气缸(36)的有杆腔气口;所述第八电磁阀(3)的气源接口P连接于所述第八空压支路(56)的输出端;所述第八电磁阀(3)的第一气路接口A 分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依次经所述第十一单向节流阀(27)、第三空压诱导止回阀(15)连接于所述小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7)的无杆腔气口,另一条支路连接于所述第四空压诱导止回阀(16)的气控端口;所述第八电磁阀(3)的第二气路接口B分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依次经所述第十二单向节流阀(28)、第四空压诱导止回阀(16)连接于所述小料片取料升降气缸(37)的有杆腔气口,另一条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三空压诱导止回阀(15)的气控端口;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第一公共端COM1接所述开关电源U3的第一公共端COM1;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第二只第五公共端COM2‑COM5分别接所述开关电源U3的第二公共端COM2;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0端接所述步进电机驱动器U2的负向脉冲输入端2脚;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端接所述步进电机驱动器U2的负向方向输入端4脚;所述开关电源U3的交流火线电源端L1接220V交流电源火线;所述开关电源U3的交流零线电源端N1接220V交流电源零线;所述步进电机驱动器U2的正向脉冲输入端1脚和正向方向输入端3脚分别接所述开关电源U3的+5V直流电压输出端;所述步进电机驱动器U2的输出端O1‑O3分别接所述步进电机M的三相电压输入端;所述继电器J4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4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5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2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5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6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3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6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7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4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7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10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5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0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11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6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1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12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7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2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13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8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3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14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9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4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15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0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5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16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1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6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17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2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17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20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3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20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21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4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21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22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5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22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23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6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23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24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7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24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25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8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25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26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19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26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27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20并联后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Y27端与所述开关电源U3的+24V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交流火线电源端L接220V交流电源火线;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交流零线电源端N接220V交流电源零线;所述启动开关SB0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0端与COM端之间;所述停止开关SB1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端与COM端之间;所述急停开关SB2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2端与COM端之间;所述复位开关SB3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3端与COM端之间;所述手动/自动转换开关SB4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4端与COM端之间;所述手动步进开关SB5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5端与COM端之间;所述光电开关SQ6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6端与COM端之间;所述磁感应开关SQ7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7端与COM端之间;所述磁感应开关SQ10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0端与COM端之间;所述磁感应开关SQ11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1端与COM端之间;所述磁感应开关SQ12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2端与COM端之间;所述磁感应开关SQ13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3端与COM端之间;所述磁感应开关SQ14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4端与COM端之间;所述磁感应开关SQ15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5端与COM端之间;所述磁感应开关SQ16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6端与COM端之间;所述磁感应开关SQ17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17端与COM端之间;所述磁感应开关SQ20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20端与COM端之间;所述磁感应开关SQ21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21端与COM端之间;所述磁感应开关SQ22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22端与COM端之间;所述磁感应开关SQ23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23端与COM端之间;所述磁感应开关SQ24接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U1的X24端与COM端之间;所述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与所述第一电磁阀(1)的右电磁线圈HV1‑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所述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与所述第一电磁阀(1)的左电磁线圈HV1‑2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所述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1与所述第二电磁阀(2)的左电磁线圈HV2‑2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所述继电器J7的常开触点J7‑1与所述第二电磁阀(2)的右电磁线圈HV2‑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所述继电器J10的常开触点J10‑1与所述第八电磁阀(3)的右电磁线圈HV3‑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压火线和220V交流电压零线之间;所述继电器J11的常开触点J11‑1与所述第八电磁阀(3)的左电磁线圈HV3‑2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所述继电器J12的常开触点J12‑1与所述第七电磁阀(4)的右电磁线圈HV4‑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所述继电器J13的常开触点J13‑1与所述第七电磁阀(4)的左电磁线圈HV4‑2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所述继电器J14的常开触点J14‑1与所述第三电磁阀(5)的右电磁线圈HV5‑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所述继电器J15的常开触点J15‑1与所述第三电磁阀(5)的左电磁线圈HV5‑2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所述继电器J16的常开触点J16‑1与所述第四电磁阀(6)的右电磁线圈HV6‑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所述继电器J17的常开触点J17‑1与所述第四电磁阀(6)的左电磁线圈HV6‑2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所述继电器J20的常开触点J20‑1与所述第一真空电磁阀(7)的电磁线圈HV7‑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所述继电器J21的常开触点J21‑1与所述第二真空电磁阀(8)的电磁线圈HV8‑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所述继电器J22的常开触点J22‑1与所述第一空压电磁阀(9)的电磁线圈HV9‑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所述继电器J23的常开触点J23‑1与所述第二空压电磁阀(10)的电磁线圈HV10‑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所述继电器J24的常开触点J24‑1与所述第五电磁阀(11)的电磁线圈HV11‑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所述继电器J27的常开触点J27‑1与所述第六电磁阀(12)的电磁线圈HV12‑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所述继电器J25的常开触点J25‑1与所述指示灯L1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所述指示灯L2和报警器HA的并联电路与所述继电器J26串联后接在220V交流电源火线和220V交流电源零线之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未经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272201.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